Translate

Wednesday, October 8, 2014

我愛死人頭 -- 墨西哥彩色死亡之旅

關於墨西哥,又豈止這四千多字可以說得一清二楚?大概要多寫一萬字也毫無難度。怪只怪我太懶,前後兩次旅程,認認真真記下來的點滴著實太少。


但願你們也能跟我一起,發掘墨西哥之美。


原文刊於10月號 JET Magazine。(我的常閱讀物之一,呵呵)


死仔包與死人頭

1112日是墨西哥著名的亡靈節 (Día de Los Muertos),這是一個關於死人的節日,墨西哥人會在這日子到訪親人的墓地,獻上祭品。你以為這是清明節嗎?你以為這是充滿眼淚與悲傷的日子嗎?錯了。這是一個慶典,這是一個開派對的理由。大概在10月開始,整個墨西哥,滿街都是骷髏骨頭。可怖嗎?一點也不!在墨西哥,你會愛上這些「死人頭」的,信我!

 

死人頭有個名字,芳名 Catrina。她的原型是藝術家 Jose Guadalupe Posada 所創作,以歐洲貴婦打扮包裹下的是一副骨頭,諷刺當時崇尚歐式享樂的富人,即使坐擁多少身家,最終都不過是一縷枯骨。時光流轉,Catrina 不再只是一個「人」,滿街滿巷的死人頭,代表的不再是昔日寓意深長的反諷;如今,死人頭代表的是墨西哥人對死亡的樂觀看法。供奉亡靈的貢品,不是元寶蠟燭香,而是水果、是色彩繽紛而甜膩的糖果。

 

亡靈節其中一個特色食品,一定是「死仔包」。這是我隨便亂安的名字,它的西班牙文名叫 Pan de Muerto,意即死人包、亡靈之包。這種麵包,一般都是一家人分來吃的,所以有碟子那麼大。灑滿砂糖的麵包,貫徹墨西哥作風的甜膩,特色是麵包上有一個模仿手骨形狀的部份!故意把麵粉搓成手指關節的模樣,烘烤成一個個亡靈之包。把死亡融入生活,分甘同味,反正「他朝君體也相同」,沒有害怕的理由!

 

在山城尋訪木乃伊與愛情

大清早離開墨西哥首都,坐公車到GuanajuatoGuanajuato是曾經一度的銀礦之都,西班牙人攻佔墨西哥之後,為著取之不盡的銀礦,很快就在這裡建立殖民城市,市內充滿歐洲風情的建築隨處可見。

 

山城像一個歐洲小鎮,沒有大城市的過份繁華,是一個適合散步的小城市。石板鋪成的小巷弄,轉了一圈又一圈,迷失其中,彷彿也是一種樂趣。著名的Callejón del Beso (接吻之巷),我們尋尋覓覓,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竟然是失望。

 

Callejón del Beso 有著一個羅密歐與茱麗葉式的愛情悲劇背景,發展至今,相傳情侶來到這條小巷而不在第三級樓梯接吻,終會分手收場。多惡毒的詛咒啊!我們失望,大概是因為期望太大;這裡,真的不過是一條窄巷,像所有的旅遊景點,牆上都寫滿了到此一遊、到此一吻的記錄。小巷也被三兩個小販佔據著,讓你買他的小玩意,買他的畫,又或是買他向你訴說的、關於這條小巷的故事。小情人數百年前在這裡死去,而愛情,在商業化的包裝下,只落得成為一個景點的下場。

 

尋覓愛情卻落得失望而回,尋找死亡又如何呢?山城除了銀礦著名,另一「享負盛名」的,就是木乃伊啊!因為氣候與土壤的關係,埋葬在山城的屍體,沒有經過特別加工處理,竟然歷百年而不腐,成了一具具穿戴整齊的乾屍。

 

坐上小巴士,不一會兒就來到木乃伊展館。午後人不多,買過票,展館門口先先就有Catrina跟我打招呼,凝重的氣氛就此打破。心一寬,走進展館就給嚇了一大跳。我一個人進入展館,在外面就聽到兩把男人聲,低沉的說著西班牙語。進去,一個照面就是一具站立的、穿著整齊的男性乾屍。我在心裡忍不住用西班牙語說了句粗口。真的就這樣給嚇了一跳。什麼樣的博物館會用一具直立的乾屍去迎接參觀者的?不是應該先來一些展板呀什麼的嗎?坦白說,心裡是有點發毛啊。整個展館就只有我和兩個墨西哥男人,乾屍比人多,一排排夾道歡迎你,你能不心裡發毛嗎?一具具乾屍,有男有女有小孩有嬰兒,有死於自然有死於意外,還有號稱全球最小的嬰兒屍體與其母親的屍體,每一具屍體都有不同面目表情,彷彿有無限故事要對你盡訴。

 

失落的文明

墨西哥除了有木乃伊,還有金字塔。一座座石砌的金字塔,沒有離群索居的意思,都是一個個群體,一個個充滿智慧的文明,突然衰敗消亡的故事。大家熟知馬雅文明,離不開那個末日寓言。本來這就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馬雅曆法,走到20121221日而終,代表的,不過是一個紀元的終結。於馬雅人而言,一個紀元的終結,就是另一個紀元的開始,循環不息。2012年年初,末日寓言還末鬧得沸沸揚揚,我在Chitchén Itzá的日光下,繞著金字塔走了一圈又一圈,看陽光下的金字塔,看人看浮雲。2013年再一次來到這裡,遊人好像又多了點。午後,坐在草地上,看著眼前的金字塔,依舊讓人目眩。Chitchén Itzá代表著馬雅文明最興隆的一章,是為後古典年代 (Post Classical Period),馬雅人口在此期間走到了頂峰。後來,這一個文明,謎一樣的消亡。流落下來的馬雅人,竭力保留著這一個民族的語言和文化,當地甚至開設有馬雅語言學校,讓人學習馬雅語。又據說,當中不乏有來自日本的學生。今天,馬雅人像其他民族一樣,過著現代墨西哥人生活;他們當中部份人受過了專門訓練,成為了這些景區的導覽員;除了千篇一律的景點故事,幸運的話,你還有機會聽到他們跟你口述各自的家族故事。當然大前提是你要會說西班牙語啦!2012年,我有幸遇上的導賞員,就為我用馬雅語唱了一段歌!

 

沒有時間走訪散落整個墨西哥的古文明,最低限度你不可以錯過距離墨西哥城不遠的Teotihuacán。著名的日、月金字塔,筆直的死亡大道,傳說在14世紀初,阿茲特克人遷入墨西哥時,已經存在,並且已經是一片廢墟。一個充滿系統的廢墟。無人知道這個文明因何而起,因何而滅,連金字塔的用途也說法不一;這塊考古學的瑰寶之地,因為地利,遊人絡繹不絕。小販總愛纏著你叫賣各式紀念品,其中有模仿猛獸叫聲的小玩意,叫聲在空氣中迴盪不息,讓人錯覺自己真的走進了歷史之中。

 

魔幻之鎮

距離墨西哥城不遠有個地方叫做 Tepoztlán pueblo mágico (魔幻之鎮)之稱。我問墨西哥朋友,Tepoztlán有什麼特別。朋友說,那兒有一座叫Tepozteco的山,登上頂峰,就會見到一個小小的金字塔,據說,在山頂打坐冥想,就能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又據說,那兒是古墨西哥重要神祇羽蛇神的誕生之地。那裡,也是現今嬉皮士的集中地。於是,一般旅遊書不會花大篇幅介紹的這個地方,我這就坐公車來了。

 

下車後,走一段路,就見到兩旁的墨西哥式小店。有小販賣仙人掌小吃,有賣不知名水果的,我駐足,他們就熱情地把食物送上讓我嚐一口。還有賣甜點的店,色彩繽紛甜蜜,卻用上古靈精怪的骷髏骨頭作裝飾,沒有恐怖的感覺,只是讓人想要停下來,好好享受一下在死人包圍下吃甜品的快感。小城鎮,有一個小小的菜市場和市集,販賣地道小吃和工藝品。而我一心是要來吸收日月精華的。於是我筆直地往石山的方向走去。行行重行行,跌跌撞撞地上山,又累又餓又渴,突然有種恐怖的死亡感,怕自己要死在這座山上,決定不登頂也不要什麼日月精華了,慌忙擇路離開找吃的去。大概貪吃的人都是無法修練一身風骨的了。

 

魔幻之鎮,其實與我們心目中的魔幻一點也沾不上邊。這名稱的由來,其實是墨西哥旅遊部門想出來的點子。因為墨西哥的美麗,其實遠遠超於一般人認知的陽光與海灘,更多的奇妙異事,來自她巍峨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文化背景與深厚的歷史底蘊。是這些種種,多年來一直吸引旅客去而復返(例如筆者)。於是墨西哥旅遊部門設計出這樣一個「魔幻之鎮」計劃,只要符合當中一些標準,就可以列為魔幻之鎮。

 

這樣無關浪漫與神秘的解釋,我最後當然還是置若罔聞。在街上行逛,不意遇上我一直尋尋覓覓的小玩意。墨西哥大叔正在街頭販賣「atrapanovios」。這是什麼來的?嘿嘿,單身的朋友要注意了。「atrapanovios」其實就是一個boyfriend catcher,是墨西哥的手作工藝,用染色乾草編織的。拿著這個「神器」,走到你的心儀對象面前,讓他把一隻手指伸進小玩意的開口位置,你只消輕輕一拉,對方的指頭就會被牢牢套住,從此逃不出你的五指山。如此這般的「捕捉愛情」玩意,我在這片魔幻之境遇上了。有沒有好好試用一下這個玩意?不告訴你。

 

隱藏於森林中的過去

如果你曾經沉迷看過奪寶電影,一定對古木參天的森林充滿好奇。森林的盡頭會不會藏著什麼寶藏?會不會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Palenque,原名是Lakamha’, 就是“the place of the great waters”的意思。這當中,有沒有什麼深意?

 

我們懷著緊張的心情,跟當地的導覽員進入一個本來並不對外開放的森林部份(導覽員為了招攬我們,是這麼說吧,反正我們無從證實)。一棵棵古樹蓋過日照,森林在雨後帶著潮濕與霧氣;樹上掛著蜘蛛網,蜘蛛網掛著雨珠。一條小蛇在我們腳邊悠然滑過,彷彿我們只是大雨沖下來的木頭,無關痛癢。踏在濕潤的泥土上,已經顧不得讓蚊子叮得發紅的皮膚,就怕跟不上大隊。一不留神,腳踏上硬硬的碎片,不是路上的碎石子,而是陶土碎片。同行的當地導覽員說,這些就是前人在這裡生活的證據。Palenque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馬雅文明遺址,據說最早發展於前古典時代,及後皇朝日益狀大,版圖擴展至今日的ChiapasTabasco區域。

 

整個Palenque建築群,無論在考古學上或是純然從藝術角度出發,都處處充滿驚喜。導遊領著我們邊走邊解說,忽然灑下一場雨,忽然陽光又跑出來了。雨水洗刷過的古文明遺址,太陽底下,映照著奇異的清新感。到底是破敗還是重生?一隻跟石牆一樣顏色的蜥蝪快步走過,大概是我們的碎步把牠驚動了。另一隻蜥蝪佔據著建築物頂部,冷眼觀察我們。我看著這些小生命,牠們住在這片座落於林中的遺址,到底有沒有參透到什麼玄機?牠們又有沒有看懂那些前人留下的雕刻暗示?建築物上數量龐大而保存良好的雕刻,有助於考古學家了解複雜的馬雅文明。然而,直到現在,考古學家對馬雅文明的末落,仍然沒有一個確實的答案。

 

龐大的Palenque,直到目前為止,考古學家只是發掘了大約10%左右,餘下的90%,依舊湮沒於森林之中,不知待到何年何月,整個Palenque才能夠完完整整暴露於我們眼前。而從這僅知的10%中,考古學家能夠解答的部份,只是皮毛,更多的未知,還有待發掘與考證。

 

墨西哥最令人著迷的部份,大概就是這一份未知與無限可能。

 

後記:

抵達墨西哥,拿到行李,預備過安檢離開機場。墨西哥友人說過,這裡的安檢制度很有趣。每個人來到海關前,都要按一下按鈕,如果機器亮出綠燈,你就可以不用打開行李,輕鬆過關;相反,如果亮著的是紅燈,對不起,請你走到一旁,把行李打開,讓關員仔細檢查一下。這種隨機檢查,據說,是不會連續出現兩次紅燈的。又據說,一般都是出現5次綠燈之後,紅燈就會出現。我耐心排著隊,前面的人遇上了紅燈,我在心裡暗暗爽了一下,心想我的一定是綠燈了(先旨聲明,我沒有帶違禁品,只是長途機後太累了,只想快點離開)......而結果,媽的,竟然是連續兩個紅燈!被召到了一旁,乖乖把行李打開,讓關員仔細翻了一遍行李。

 
 
2014








Wednesday, May 7, 2014

2013年墨西哥之旅日程

2013年9月,我的第二次墨西哥之旅。

9月29日
晚機抵達墨西哥城

9月30日
Teotihuacán 金字塔遺址一天遊

10月1日
遊覽墨西哥城

10月2日
從墨西哥城坐公車到 Guanajuato
遊覽 Guanajuato

10月3日
遊覽 Guanajuato
坐公車出發到Oaxaca

10月4日
大清早抵達Oaxaca

10月4至6日
遊覽Oaxaca 及周邊 (Monte Alban, El Tule)

10月6日
離開Oaxaca,坐公車出發到 Palenque

10月7日
早上抵達 Palenque
遊覽 Palenque 市內

10月8日
遊覽 Palenque 遺址
夜車離開Palenque

10月9日
早上抵達Tulum
遊覽Tulum

10月10日
Chichen Itzá 馬雅遺址一天遊

10月11日
從 Tulum 坐公車到 Playa de Carmen,轉渡輪到 Cozumel
Cozumel 一天遊
返回Tulum,夜車到 Mérida
夜宿Mérida機場

10月12日
從Mérida飛抵墨西哥市,遊覽 Xochimilco

10月13日
早機離開墨西哥


後記:

同行朋友第一次到墨西哥,所以部份行程與第一次重複;不過由於遺址太過震撼,重複仍無損觀賞價值 :)

Palenque 市內沒有什麼好看,市郊的遺跡才是重點

兩個女生,乘坐夜車,感覺沒有不便;如果在車上不容易睡好,最好選較前的座位,因為車上的洗手間一般在公車最後方,較多人出入;部份會有異味。






2012年墨西哥之旅日程

前後踏足墨西哥兩次,值得逛的地方仍然未看夠。大概將來有機會還是會再去的。在這裡粗略記一下當時的行程安排,好讓後來者作個參考也好。

第一次墨西哥之旅,始於2012年1月。

1月13日
離開香港,坐的是加拿大航空

1月14日
下午抵達墨西哥,遊覽墨西哥城

1月15日
遊覽墨西哥城

1月16日
Teotihuacán 金字塔遺址一天遊 (距離墨西哥城約一小時公車車程)

1月17日
從墨西哥城出發到 Puebla
遊覽Puebla,中午坐小巴士到Cholula看金字塔
從Cholula坐小巴士回到 Puebla

1月18日
遊覽Puebla
從Puebla回到墨西哥城

1月19日
坐飛機到 Guadalajara
遊覽Guadalajara

1月20日
參加當地旅行團到Tequila
參觀Tequila 酒廠

1月21日
遊覽 Guadalajara
從Guadalajara 回到墨西哥城

1月22日
Tepoztlán 一天遊

1月23日
坐飛機到Cancun
從Cancun坐公車到 Playa del Carmen
從Playa del Carmen 坐公車到Tulum
遊覽 Tulum

1月24日
從Tulum坐公車到Chichen Itzá
Chichen Itzá 馬雅遺址一天遊
從Chichen Itzá 坐公車到 Mérida
夜遊及住宿 Mérida

1月25日
從 Mérida 坐公車到Campeche
Campeche殖民地建築一天遊
夜宿Mérida

1月26日
從Mérida返回Cancun,回墨西哥城

1月27日
離開墨西哥


後記:

故意不經美國入境,免除辦入境美國的簽證麻煩

經加拿大入境,持特區護照免簽證

因為想要參觀Tequila酒廠,所以必須先停Guadalajara。如果沒有特別想要看酒廠,我覺得Guadalajara可以不用特別去。

墨西哥城住宿當地朋友家,其餘地方入住網上預訂的廉價旅館。

基於當時的治安理由 (發生比較多的夜車劫案,所以最後選擇多付錢坐內陸機。當時坐的是比較有規模的Volaris)

一個人出遊,現金分散藏在不同地方,以策安全。





Thursday, May 1, 2014

人仔煲

廣東人生了小孩,都習慣要煲薑醋。煲薑醋,不可以用銻煲、鋁煲等,要用傳統的瓦煲。

我從來不知道,煲薑醋的煲,原來有個名字,叫「人仔煲」。沒有人知道名字的起源,我猜,大概是因為,煲的大小,剛剛好放得下一個剛出生的「人仔」 (嬰孩)?

人仔煲,其實就是一種高身的傳統瓦煲。

我家也有一個人仔煲,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


摺凳、小板凳與人仔煲
人仔煲是我外婆一直保存下來的,聽說,我那些舅舅呀阿姨呀,出生的時候,外婆就是用這個煲來煲薑醋的。後來,舅舅生了孩子,又用這個人仔煲來煲薑醋。來到我們這一輩,我的表哥生了兩個小娃,也是用這個煲來煲薑醋的。就這樣,人仔煲一直在家族流傳著,誰家生了小孩要煲薑醋,外婆就把人仔煲分派給那個家庭。現在,人仔煲落在我媽手上,因為我弟也添了一個娃兒。可惜人仔煲已經有了幾道裂縫,不能用了。媽說是因為現在的人都用煤氣了,火力太猛,瓦煲承受不了;他們從前用的是火水爐呢。

裂了的煲,大概就跟一個破水缸一樣,已經沒有用了。我媽卻把煲留著,口裡說要讓我們看一眼,然後就要把它丟了;心裡,我猜還是不捨吧?聽了這個人仔煲的歷史,我跟媽說,就把它留著吧,可能有辦法修好它呢?!都保存了這麼些年。

生於大家族,但是對於家族傳承,從來沒有什麼想法。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仔煲的存在,突然覺得,有一件東西,能夠一代一代流傳下去,也是一件滿有意義的事。不要說什麼家傳之寶,也用不著把事情美化成什麼把祝福代代相傳;從前的人經濟不寬裕,惜物,是自然不過的事。我相信節儉,是外婆最初的想法。就這樣,一個富有重量又佔地方又不會常常用到的人仔煲,就這樣保存了五十多年。

我覺得,這樣子的堅持,也算是一種浪漫。

能夠五十年不變的事物,畢竟太少。我希望,來到我們這一代,能夠用力去保存一點什麼,不管是有形的,或無形的。

Sunday, April 27, 2014

四月北京

因為工作,在北京待了四天。感覺像一世紀般長。

工作完了,周六早上,在酒店吃著早餐,看著窗外的陽光,想到昨夜忽然的大雨連連,腦內只是掠過「煙消雲散」與「雲淡風輕」兩個詞。大概這就總結了這個四天之旅。

王府井希爾頓酒店的大床依然舒服,只是每次都是來去匆匆,睡覺的時間也總是很少,畢竟是來工作的,對於這張大床,每次離開,都有一點不捨,睡得不夠啊!

起床後處理了一點公事,就離開了。


藍羊書坊的痕跡,落在牆上
跟當地的朋友吃過中飯,出發尋找我在網上找到的一個書店+咖啡店。來到,才發現,書店沒有了,名字沒有改,只是店只單純經營著咖啡店的生意。也無所謂,反正看著小店的裝潢還算舒服,就坐下喝杯咖啡。跟朋友說,這跟我們在麗江那邊見過的咖啡店,風格很相似。店內播著治癒系的音樂,木造的傢具,布藝裝飾,一個小小的庭園,午後在陽光下,讀本小書,還算不錯的。朋友說,屋子也像傳統的四合院建築,就是左右兩邊本來應該各自有個房間,卻欠了其中一面。

跟店內的員工說起,才知道改為單純的咖啡店,是新近幾個月的事。感覺還是有點可惜,畢竟本來算是有點特色的店 (專賣電影、音樂碟片跟書本,兼營咖啡店);朋友說,由此可見書店經營之難(關於老店的風光,可在這裡參考)。問到店員,附近還有沒有有特色的書店,他人也老實,就說有特色的店倒沒有,店旁倒是有家書店,書的種類可多著呢。

在書海中,這個大概是店主的男人,專心地讀著書
於是我們來到那家在咖啡店旁的書店。跟朋友站在店外,朋友說,這大概跟你想像中的店很不一樣。是的,店破破落落的,書倒是堆積如山。一頭鑽進去,書店賣著的也不知是二三手(或更多)的書了;有些書很破舊,都套上了透明膠袋好好保存著;有原始的翻版書 (書紙看得出來是影印用的白紙,書皮是嬰兒藍,書面就用鉛筆寫著書名等資料),書倒是釘裝得很牢固,大概窮學生當年是打算一代一代的把書留存下去?

書的種類很多也很豐富。我其實無意找什麼書,只是隨便亂翻。書以中文為主,也有小部份韓語、俄語書籍。作為一間二手書店,光線倒是蠻充裕的,也沒有奇怪的陳舊氣味。看著店內書架子被壓得彎彎的,就知道知識的重量。店的名字叫前流書店,詳情可在這裡找到。

站在胡同內,繼續有不知從哪裡飄來的楊樹絮,白花花的,朋友說,再過一陣子,就沒有了。我只笑說,春天的北京,不適合我;這些小白絮,害我鼻子一直癢癢的。

來過北京幾次,一直沒有機會參觀北大、清華等;這次反正順路,朋友一路開車打算讓我在清華看一下,只是一路上車堵得厲害,最後連飛機也錯過了(來不及在飛機起飛前一小時到達,錯過了託運行李的時間) 。還好在機場總算把機票改了,也沒有需要多付額外的費用,算是延續我這次行程的好運氣。



Sunday, April 13, 2014

阿姆斯特丹 - 戲院篇

亂步阿姆斯特丹,遇見幾個戲院,都是在舊建築裡活得好好的。



De Baile 牆上的宣傳單張
第一天遇見 De Baile,適逄當地正舉行亞洲電影節,當天是開幕酒會。由於沒有很想要觀看的亞洲電影,於是我們只是隨便逛了一下。戲院連著一個小小的餐廳,氣氛還算不錯。


De Baile 的售票處























Film Theatre De Uitkijk 外觀









繼續在街上亂走,遇上 Film Theatre De Uitkijk,回家查資料,發現戲院早於1929 年開幕,而它所在的建築,則建於1902年。老房子看起來窄窄的,不知裡面又是怎樣的光景?














The Movies 外觀
真正的觀影體驗,是在 The Movies。沒有賣弄的名字,就一本正經地告訴你,這裡是看戲的地方。當地的朋友告訴我,這是阿姆斯特丹最古老的戲院,始創於1912年。

當天晚上,坐在他的單車尾,一路走來我都沒有辨清方向,穿過一些雅致的地段,聊著天,忽爾就到了。街上黑黑的,戲院的招牌反影著黃暈的燈光。售票處沿用古老的方式,在資料板上手寫著戲院正上映什麼電影。我們來到戲院的時候,大概還有15分鐘,戲就要開始了。座位不很好,要坐到頭一、二行的位置。朋友於是說,先不用急,我們再多等一會兒再買票吧,稍後或許有人會取消訂票,我們就可以拿到較後的位置。我為此而覺得驚訝。竟然可以先預訂,後取消?我們在香港,訂了的戲票,可是絕不能取消的呢!最後,我們獲得了第五行的座位,很不錯呀。




The Movies 的售票處
戲院大堂不大,一整個就是保留著深棕色的木材建築,過了售票處,走廊盡頭就是戲院,左邊是一個餐廳與小酒吧,讓人在等候的時候,可以先喝一杯,聊聊天。走進戲院內,銀幕很大,兩旁是仿古老劇院的陳設。我們看的是 Wes Anderson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布達佩斯大酒店),怎麼說呢,這間古老的戲院,我覺得根本是為放映 Wes Anderson 的戲而設的。戲院的女洗手間內,保留著一個已經不再使用的洗手盆,一整個就安放在木造的櫃子上,據說整個就是跟戲院一樣老,活脫脫就是歷史文物陳列展吧!看完戲,我們就賴在戲院旁附設的酒吧,喝著啤酒聊聊天。

The Movies 內等候進場的觀眾








再有機會到阿姆斯特丹,我還是會到 The Movies去,喜歡那種深沉的木色,黃暈的燈光,手寫字的原始。一百多年過去了,戲院留在那裡,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Theater Tuschinski 外觀



離開前一天,我又路過了兩間戲院。一間是 Cineac ,一間是 Theater Tuschinski,兩間戲院隔著一條街遙遙對望。Theater Tuschinski 據說是1921年開業的,當天應該是有什麼VIP盛會,本來想要進去看看,卻是不得其門而入,連拍個照都受到阻撓。


Cineac 外觀


Theater Tuschinski 外的電影海報
對於古老的東西,我總是有一份難以明言的眷戀。大概因為我們的時代走得太快,快得把所有的歷史,都急著抹煞;猛一回頭,竟然連回憶都變得足不及地,彷如無根的空氣草。

所以我享受在古城漫不經心地散步。





阿姆斯特丹 - 散步篇


RIJKS MUSEUM 門外
阿姆斯特丹本來從不在我的旅遊名單優先之列,這次小旅行,也不過是巴塞爾工作之後,順道遊覽,好給自己放鬆身心。像所有遊客一樣,紅燈區、大麻、梵谷博物館、風車、坐船觀光,要逛要看的,基本上都沒有錯過。沒有精心安排行程,隨便在圖書館借本旅遊書就出發,書其實也沒看幾頁,只是圖個安心。這次的旅程,真的不想把要做的事填得太滿,畢竟我只想好好休息一下。於是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吃個香噴噴的牛角包,喝杯黑咖啡,才悠閒地上街去。

有趣的標誌





我最喜歡用雙腳亂走,用這樣的方式認識一個城市。



地圖放在手袋,喜歡就拿出來看看,迷路了,就問一下路人。在阿姆斯特丹的小巷弄迷路,跟遊走於西班牙與墨西哥的小巷一樣有趣。陌生的城市,處處是風景。







阿姆斯特丹街頭遇見西班牙語 -
MUCHACHO MALO,BAD BOY的意思。
這是一間內衣專門店


日光之下,在著名的 9 Streets 散步,看見對口味的小店就一頭栽進去,當地朋友說好要帶我逛的古董店與書店,原來我在第一天就到過了。大概這也是亂步小城的樂趣。

某個晚上,跟人約好了在紅燈區附近的某個教堂會合,本來當天走了一整天路已經很累,竟然還要迷路了,在約定的時間過了45分鐘之後,我終於抵達,於是累得不顧一切,在大街上一屁股坐下來。

是的,我是來迷路的。








累了,就在草地躺下曬太陽



阿姆斯特丹,要像個遊客一樣逛,大概3天就可以把景點走訪完畢。而我,只想亂步小城,花個5、6天,優遊自在地度假。這個地方,我已經決定有機會是會再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