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Monday, January 21, 2019

Rapa Nui .世界的肚臍在復活節島

復活節島是波利尼西亞的一個偏遠火山島,屬於智利領土,卻距離智利3,700公里遠;它也是地球上其中一個最偏遠、最遠離人煙的地方。難怪根據土著的口述歷史,這裡的名字本來叫「世界的肚臍 」(Te Pito o Te Henua)。如果你嘗試在地圖尋找,它不過是小小的一點,小得幾不可見;這裡卻是重要考古遺址。復活節島最著名的,當然是Moai,即是大眾熟悉的摩艾石像。大大個石像頭,後來被發現原來還有個身體埋在地下,只要見到照片,幾乎人人都可以指出那是復活節島的石像,認知度非常高。至於你未必知道的是,Easter Island的西班牙語是 Isla de Pascua,這個西班牙語也是當地機場代碼的由來(IPCIsla de Pascua, Chile)。不過,本土意識抬頭,請你從此記著,這裡其實叫 Rapa Nui。在島上,你會不斷聽到、見到Rapa Nui這個詞語,而不是Easter Island

筆者由智利聖地牙哥出發,坐了幾小時飛機,終於到達朝思暮想的復活節島。復活節島的機場很小,先不用急著過關領行李,推薦各位記得先在機場買好國家公園的門票(也別忘了拿一份公園的地圖),這樣可以方便之後的行程安排。公園的門票由使用第一天開始計起,可以連續使用五天。

復活節島於1722年的復活節當天被荷蘭探險家Jacob Roggeveen發現,因而得名。直到五十年後,才有來自秘魯的西班牙探險隊再度登上復活節島。這幫西班牙人宣稱這個島成為西班牙領土後,就離開了,沒有再回來過。又再過了好幾年,由James Cook領隊的船隊登島,發現島上狀況並沒有西班牙船隊匯報般好,島民大都得了重病,沒多久他就拉隊離開。但是,復活節島,其實遠於歐洲人登陸前就已存在,摩艾石像亦然。


Moai 的來歷


大眾熟悉的摩艾石像,總數超過九百個,散落復活節島,每一尊摩艾像都似是一張巨型人臉,每一張臉都獨一無二;至於為什麼會有摩艾石像,摩艾石像如何運送等「情節」,當然是人言人殊,或許也因為這些不解之謎,令這裡成為大家想要探索的旅遊勝地?

根據研究,摩艾石像源起於祖先崇拜。當族群中的首領或重要人物離世,族人就會為他打造摩艾石像,這個重要人物就會透過摩艾石像精神長存,繼續守護他的族人。打造這些摩艾石像的材料,全都來自島上的一個石礦場Rano Raraku,土著在石礦場就地挑選材質,就地打造石像。石像打造好後,才會付運到島上不同地方安放。有研究說,早期的摩艾造工比較粗糙及簡單,後期的摩艾像造工較細緻,外型也較大。在石礦場上,就有巨型的未完工摩艾留在原地,被一個時代所遺棄。

至於摩艾像如何由石礦場運送到島上的不同地方,考古學家曾經提出不同學說,各自做過不同的實驗去驗證當中的可行性。有學者提出摩艾像是用背部平躺,加上植物油的方法來滑動;有學者提出摩艾像是被吊起,臉孔朝下,靠繩子拉動;有學者讓摩艾像直立,下面放上小木柱作輪子來拉動;另一個學者就根據摩艾會自己走動的土著傳說,想出用繩子左右拉動的方法,來移動石像。

這些摩艾石像,製作完成後都會被安置於一種被稱為ahu的石台上。Ahu由小石塊推疊而成,體積龐大,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它彷彿是摩艾的展示舞台。摩艾在Rano Raraku石礦場完工後,會被運送到指定的ahu上,加上好像帽子形狀的髮飾,再配上由珊瑚製成的眼睛,moai像正式完工,起著保護土著的作用。今天在島上見到的摩艾像,大部份都缺了眼睛,只留下一個個深沉的眼洞。因為人們相信只有裝上眼睛的摩艾,才有神力加持,擁有守護族人的能力,所以後來在土著間的戰爭時期,石像被推倒,眼睛被剜掉。今人看著摩艾空洞的眼窩,彷彿還帶著一股遠方的悲傷。


Hanga Roa 遇上第一尊Moai


Hanga Roa 是島上唯一有自來水、電力供應的地方,所以島上大部份人口都居住於這個鎮上。小鎮上有銀行,有餐廳,有藥房,有大中小型的酒店與旅館,也有營地,少不了的當然有旅行社、賣紀念品的小商店,也有售賣日用品的雜貨店與超級市場,機場距離這個市中心也不過大約十分鐘車程。這個小鎮亦會是大部份遊人接觸到人生中第一尊moai 的地方(臨海的Tahai 古蹟)。之前聽說過島上的消費很高,要自備食物云云。由於島上的物資,基本上都靠飛機由島外運到,所以島上消費當然比智利本土略高,但又未至於天價,到餐廳用膳的價錢也還是豐斂由人。以一個包含傳統舞蹈表演及晚餐的套餐為例,費用大概是港幣五百元。習慣了香港的消費模式與價錢,這個價錢不算貴吧?

行程安排,最少預留三天時間。如果由智利聖地牙哥坐早上的航班出發,第一天來到島上已經是午後了,下機後,你會有半天時間,可以悠閒認識自己的旅店及附近環境(Tahai 古蹟可以徒步去到,最適合看日落),行逛 Hanga Roa的大街小巷,買買紀念品;你也可以先到大街上的大小旅行社查詢價格及報名參加旅行團。如果你沒有車牌或者你是獨行俠,在島上最方便的旅遊方式還是參加旅行團。島上的旅行社,基本都提供一天團及半天團,行程及價錢基本上差不多,所以只要參加一個一天團,再加一至兩個半天團,就可以覆蓋到島上最主要的景點。如果不打算參加旅行團,你也可以選擇徒步、騎腳踏車或開高卡車,悉隨尊便。不過,無論你選擇哪一種模式參觀復活島,都不用妄想可以在三、四天時間就把整個小島走遍,更別妄想可以拜會所有的摩艾。復活節島看起來很小,走起來很大。

來到復活節島,只要一看到摩艾像,遊人都會興致勃勃地拍照留念。不過你所不知道的是,島上的摩艾,有一些是最近十多二十年,由當地大學生及團體模仿製作,用作海外展覽、交流等,當地人會叫他們做 traveling moai。如何分辨?在Hanga Roa,基本上所有可以讓你近距離接觸、拍照,甚至觸摸的,都是仿製品,以混凝土製作而非火山岩,表面比較光滑,外觀看起來當然也缺了那一份風霜。至於真正的moai,由於都立入國家公園管理,由神聖的ahu石台以至摩艾,都被繩子圈起來,與遊人保持距離。

對於遊人,moai只是一尊尊享負盛名的石像或古蹟;對於Rapanui人來說,moai是祖先,是神奇的守護,所以,請尊重人家的文化,在公園範圍要走指定的步道(亂走有機會踏到古蹟),要衣著整齊(你也不會在廟宇或墳場赤身露體吧?)。





The sacred land of Inca . 神聖印加之地

穿著傳統民俗服飾的女士,帶著裝飾亮麗的羊駝在身邊,三五成群聚集街角,與同伴閒聊,偶爾向稍微放慢腳步的好奇遊人招呼著,也不特別熱絡,反正要拍照的人,都懂得,在秘魯要付費拍照的規則。也有穿著印加傳統服飾的男子,英偉地立於巨石牆下,解答游人的提問。這就是秘魯的庫斯科,昔日印加皇朝的中心,今日的旅遊勝地。

印加之城庫斯科,英文寫作Cusco或Cuzco,源自奇楚瓦語 (Quechua),解作「肚臍」,印加人祟拜太陽神,建立印加帝國,認為庫斯科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以此命名。12世紀時,印加人開始聚居於庫斯科山谷。直至14世紀,印加帝國在第九任皇帝帕查庫特克(Pachacutec,這個名字本身就有翻天覆地、帶來改變的意思)領導下,益發繁盛,領土拓展至安第斯山脈中部與的的喀喀湖一帶。庫斯科成了當時的首都,在帕查庫特克的設計下,城市以美洲獅的英姿為設計藍圖,以巨石砌出成為後世驚嘆的古城。印加人懂得不少令人驚嘆的技術,例如印加的石造建築,竟然可以無需使用任何黏合劑,就可以讓切割精準的巨石層層堆疊,巨石相接之處,幾近無縫(據說縫隙細小得連刀片也插不進去),實在非今日的建築技術可以比擬。

直到16世紀,西班牙人入侵,印加人被驅逐到深山,西班牙人長驅直入,開始在庫斯科建立起都市來。當時的西班牙統治者並沒有把印加建築全面破壞,而只是在印加的基石上加以建造教堂、民房等。無獨有偶,印加人與西班牙人同樣有以中央廣場為中心去設計城市的方式,故此西班牙人攻城後,仍然沿用印加人修築下來的石子路。今日的中央廣場四周,是大教堂,是餐廳、旅行社,還有各種紀念品商店。

庫斯科位處海拔三千三百多米的高地,空氣比較稀薄,所以來到庫斯科,正好實踐慢活。大概每個長途旅行的人,都是過著兩、三天轉換旅社的生活。日子在pack與unpack之間過去,有時候,難免會覺得疲累。還好,庫斯科的低調美態,正巧讓人一洗連日奔波的疲憊。當日,我以庫斯科為基地,周遊附近幾個旅遊名勝,少不了的當然有聞名世界的馬丘比丘。


沒有文字的印加文明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印加語中有「古老山峰」的意思。我不知道這座山有多古老,它昂然立於天地,卻又不時隱於濃濃的山霧之中。所以,即使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紀征服了印加帝國,攻下了庫斯科,卻始終沒有發現這座山峰,以及這座建於海拔二千四百米高地上的印加古城。據歷史學家推斷,這座「天空之城」,建於1450年左右,也就是把印加帝國的發展推到高峰的第九任皇帝帕查庫特克的在位時期。今日的馬丘比丘遊人絡繹不絕;昔日的繁華,就靠我們各自的想像。馬丘比丘城的建造原因,眾說紛紜,由於沒有文字記載,每隔一段時間,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總會找出各種新的發現;到目前為止,最為人廣為接受的說法,是說這個天空之城,其實是昔日皇帝的夏宮。

作為一個夏官,馬丘比丘的造工絕對是一絲不苟。沿用印加人的建築方法,神殿、圍牆等等全都用上巨石而建,至於巨石如何搬運到山上,相信考古學家還要多費功夫研究,不過肯定的是,這裡的建築,仍然遵循印加智慧,不費任何黏合材料就可以讓巨石完美拼湊,天衣無縫算這種。遺跡內亦發現山坡上被開闢出來的梯田,據說當時是用來種植馬鈴薯及玉米,因為這些都是印加人的主糧。遺址內,我們還見到一種外表像百合花的植物。細心觀察,它其實不是百合花,當地人說,這是一種吃後會讓人產生幻覺的毒物,不知道古人栽種這種植物又是為了什麼原因呢?


在聖谷中遇上「聖徒」


馬丘比丘之外,有時間的遊人一般都會遊覽印加聖谷(Valle Sagrado de Los Incas)。印加聖谷被群山環抱,幾個小村各有特色。我當日以庫斯科為基地,在市中心找了架前往Pisaq的共乘小巴就出發去。Pisaq 皮薩克是個小村莊,有小型的印加遺跡,不過我當日挑這個地方,是為著周日才會有的市集。昔日的市集,是居住附近各地村民的重要活動,大家來到做小買賣或以物易物;不過隨著時代轉變,這個小市集除了發售一般居民所需的日用品、食物、水果、紡織品等生活所需,同時亦有為數不少的檔口會發售遊客最感興趣的民俗紀念品、羊駝紡織品、自家繪畫的各種藝術裝飾。逛這種市集,如果有看中喜歡的東西,價錢合理就買吧。由於很多都是村民的手作,還真不容易在市面看到。

逛完市集,烈日當空下,我不小心晃到了印加遺址的入口。有個當地人跟我打招呼,隨口問問,走上去看遺址要多久呢?好像是說一兩小時的光景吧(實際數字我忘了)。於是我也就在沒有什麼準備下去逛逛(本來就只是想來逛市集嘛,我連太陽帽都忘了帶)。這,就出事了。一開始路還算好走。一點小斜坡,略乾燥的泥地。走呀走,午飯後的時間,太陽超猛烈。一個人一直走上坡的路,奇怪怎麼完全沒有碰到一個人。真是個鬼域。景色還是狀麗的,那些梯田啊,藍天映襯綠的田,是很好的寫生繪畫題材。然後一直走呀走,怎麼都是一樣的景色,而且一樣沒有人?雖然景色很美,但是走了一、兩個小時怎麼還是沒有遇上一個人?在秘魯任何一個景區都是絕不可能的事!這時候兩個小孩沿著很高的斜坡追逐著飛奔而下,我們打了個招呼,我順便確認了一下方向正確(其實只有一條路),又再繼續往上已極慢速前進。當我終於遇上遊人的時候,已經是一個人行了兩、三小時的事了。也終於覺得,嘩,有人在身邊真好。眼前是一個帶點年紀的白人男人,身邊是幾個年輕男女,我們就隨便聊了一下。我本來以為他們是一家人來郊遊什麼的。一邊走一邊聊,才知道他們不是一家人。男人說自己是什麼精神領袖云云。走到一個遺址空曠處,大家都稍事休息,他們好像要開始打坐、吸收天地靈氣之類。一個年輕女生拿出一小瓶透明液體,問我要不要喝(又是什麼靈神補氣之類)然後老男人說不要迫人家喝之類。媽呀,怎麼聽起來像邪教招生的橋段?我連忙繼續上路去。

還好,走呀走,用了四小時,終於走出這個印加遺址。經歷過一個人在荒山走路兩小時,遇上奇怪的人,終於來到出口,看到水泥石地的馬路,是說不出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