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Jet Magazin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Jet Magazine. Show all posts

Sunday, June 30, 2019

[Guatemala] 在危地馬拉遇見馬雅文明的前世今生


危地馬拉共和國,一般簡稱危地馬拉,位於中美洲,北面接壤墨西哥、伯利茲,東南面是洪都拉斯與薩爾瓦多,東臨加勒比海,國名Guatemala 在馬雅語系裡,解作「很多樹」。不說不知,原來世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古文明-馬雅文明,發源地就在危地馬拉,而不是墨西哥。現時危地馬拉人口約一千六百多萬,單單馬雅人,就佔了大約41%。

先來簡要說一下馬雅文明的盛衰。早於公元前2000年形成的馬雅文明,去到10世紀開始盛極而衰,直到16世紀西班牙人入侵,最後一個馬雅城邦落入西班牙人手中。西方文明入侵,壓抑本土馬雅文明。天主教與西班牙語伴隨入侵者介入原住民生活,不過馬雅信仰沒有因此消失,而是與天主教並存;馬雅人也沒有滅亡,而是以部落形式繼續散居於中南美洲,口耳相傳世代的習俗。至於馬雅古文明,從此與被遺棄的舊城一起湮沒於叢林之中,直到19世紀,才再次被西方探險家所發現。


今生今世,活的藝術


1979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安地瓜(Antigua)古城,是危地馬拉的重要觀光景點。安地瓜建於1543年,由於曾被西班牙殖民統治,城裡處處是保存良好的巴洛克式建築,還有昔日遺留下來的殖民時期的建築物、教堂等。一如所有由西班牙人興建的城市,安地瓜的城市建造同樣以中央廣場為中心,圍繞這個廣場是教堂是迴廊。廣場正中間是不知由誰人重建的噴水池,池裡的雕像是乳房會噴水的石像,遊人看著覺得有趣,倒是當地人一派怡然自得,隨便在樹下乘涼聊天。中央廣場以北是所有遊客必到打卡的Arco de Santa Catalina,黃色的拱門提醒著遊人這裡的殖民地歷史。安地瓜最興旺的是旅遊業,街道兩旁盡是旅行社和賣紀念品的小店,還有各有特色的餐廳。走在路上,如果不是處處見到穿著傳統馬雅服飾的女士,在街上販賣各種紀念商品,還真會錯覺自己來到西班牙的小城鎮呢。

搜尋危地馬拉的旅遊資訊,一定會被穿著傳統服飾的馬雅婦女所吸引。在危地馬拉,傳統的馬雅民族服,並不是用以招徠遊人的技倆;穿著民族服的馬雅人,不是演員,他們是活生生的文化與藝術表表者;傳統的馬雅服飾,由布料的織造、棉線的染劑,都以人手製作,材料天然;布料上的織紋,每個馬雅部落都有自己的代表圖案,由媽媽傳授女兒,紡織知識就是如此代代相傳;布料上的刺繡圖案,也各有不同意義。如果你會一點西班牙語,不妨試著跟那些馬雅婦女聊天,他們都很樂意告訴你,那些刺繡圖案代表著什麼樣的故事。

別看安地瓜安靜詳和,這個地方可是劫難重重。這裡曾經是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第三個首都,後來在1717年,危地馬拉發生7.4級大地震,安地瓜許多房屋倒塌;1773年,地震再次重創安地瓜,政府才於1776年正式決定遷都至今日的首都-危地馬拉市(Guatemala City)。所以安地瓜其實是西班牙語La Antigua Guatemala 「舊危地馬拉」之意。危地馬拉的首都由於治安不靖而聲名狼藉,不少遊人在首都機場下飛機後,就乾脆跳過首都,直接坐車來到美麗的安地瓜舊城。

危地馬拉境內有37座火山,當中有4座是活火山,其中2座活火山,就在安地瓜附近,而由於古城內沒有高樓大廈,隨便走到那裡,都可以看到火山成為這個古城的背景。天氣好的話,還可以見到火山噴出的煙霧。

在安地瓜城內,只要徒步半小時,就可以走到十字架山(Cerro de La Cruz),這個山頭有最好的位置去鳥瞰這個古城,而古城盡頭就是擁有對稱外型的水火山(Volcán de Agua),除了遊客,還有不少當地人到那裡溜狗或野餐呢。十字架代表的是西方宗教與文明,來到中美洲,在巨大的火山前,竟然顯得渺小。我不知道馬雅人來到這個山頭,會不會想起那段被侵略的歷史;或者,大家都只是努力地,把當下活好。


風箏節與死亡


對於死亡,馬雅人有自己一套理解。墳場的顏色色彩繽紛,如夢如幻。每年的11月1及2日,是危地馬拉的特別節日,第一天是聖靈的紀念日,第二天是紀念過身的平民。概念其實類似我們的清明節,由十月底開始,墳場就會變得非常熱鬧。後人會預早為墳墓從新上色,帶來鮮花食品,在墳前聚集,清潔墓地四周,然後就會開始在墳前吃喝聊天,有些人甚至會安排樂隊來到墳前演奏音樂。最特別的是,危地馬拉這裡,人們還會用特別製作的小風箏來作墓地裝飾,大家也特別喜歡在這段時節放風箏,風箏高掛天上,跟逝去的人最接近,是表達在世者對亡魂的思念。

此外,在Santiago Sacatepéquez和Sumpango,每年這個時節,都有風箏盛會,巨型的風箏佇立於空地,各領風騷。這兩個地點,距離安地瓜20至25公里遠,每年的11月1日,就會舉行風箏節。

也許是前一天還在下雨,我們來到Sumpango現場,雖然人頭湧湧,還是看見不少巨型風箏攤在地上,要集幾個工作人員之力,才可以把巨型風箏立起來。聽當地人說,從前人們都在附近的一個公墓上放風箏,不過由於人愈來愈多,常常踩在墳墓上,為了尊重死者,放風箏的傳統,就改為在附近的大空地舉行風箏節。

巨型風箏上的圖案,無關死亡;雖然主旨各異,不過繪畫內容大都是關於民族歷史與文化。巨型風箏色彩艷麗,高十多米,雖然飛不起來,卻以傲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著當地獨特的文化體驗。


前世的印記


提卡爾國家公園(Tikal National Park),是馬雅人的前塵。佔地575平方公里,茂密的森林深處,隱藏著的是神聖又神秘的馬雅遺跡群。考古學家推測,馬雅人在大約三千年前來到今日的提卡爾一帶。這裡慢慢演變成一個重要的商業交易場所,也是當時的文化與宗教中心;今日吸引萬千遊客的龐大遺跡群,則建於大約七百年前,那時提卡爾成為了馬雅人最卓越的城市,人口估計有100,000人。不過自此文明高峰過了大概一百年後,馬雅文明突然衰敗,提卡爾城被遺棄,其後逐漸雜草叢生,隱沒於樹林之中。

蔓生的熱帶樹林,讓古馬雅人的建築,得以良好隱藏,竟然逃過了1525年入侵該地區的西班牙侵略者。一個年代的歷史和文明,就這樣被遺忘了,也因而,避過了被西方文明所摧毀。直到1848年,消失的古城才再次被由危地馬拉政府派遣的考古隊伍所發現。1950及1960年代,考古團隊正式把現場修復至現時模樣。1979年,聯合國把整個提卡爾城列入世界遺產。

遺址佔地龐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定是被稱為Great Plaza的大廣場。早上來到廣場,夠安靜的話,會聽到、甚至看到巨嘴鳥在林間飛翔的身影;然而,廣場上最著目的,是兩座互相對望的石砌金字塔:Temple I 及Temple II。Temple I 又名Temple of Jaguar,是為了紀念和埋葬偉大的Lord Jasaw Chan K'awil而建設,這位統治者在自己還在位時就開始建造這座石塔,高約47米。可惜的是Temple I 不開放讓人攀爬,要鳥瞰廣場風景,就得到對面又名Temple of Masks的Temple II去。Temple II據說是園內修復得最為完整的一座金字塔,高度只有38米,據考古研究,這座金字塔同樣由Jasaw Chan K'awiil I建造,目的是紀念其妻子。兩座金字塔一高一矮遙相對望,可能是一段愛情的見證。

古馬雅人建造的最高建築物,據說是園內的Temple IV,樓高65米。我參加了日出團,一行十多人,跟著導遊,靠著微弱的頭燈,摸黑在潮濕的樹林中行走。據說這一片原始樹林裡,除了猴子和鳥,還住著美洲豹,我們沒有遇到猛獸,小心翼翼走著走著,就來到了Temple IV前。周圍仍然黑漆漆,我們沿著後來才興建好的木梯子,安穩地爬到六十多米的高度。我們就那樣坐在石階上,等待晨光乍現的一刻。Temple IV其實還未完全修復好,部份位置還撐著支架。晨霧太濃重,我們終究沒能看到日出,只是看著腳底下的樹冠,森林悠悠在晨光中轉醒,開始鳥鳴、猴叫的一天。

提卡爾遺址是好幾齣電影的拍攝地點,其中一齣是1977年拍攝的Star Wars。看著1977年的電影畫面,那片樹林與穿透樹林而出的石塔頂部,跟2019年的景色全然沒有分別。時光流轉千回,或者,也真有什麼,由天地初開之時,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原文刊於2019年6月號 Jet Magazine)









Sunday, December 10, 2017

Volunteer in Costa Rica 去哥斯達黎加做義工

有人說,哥斯達黎加是中美洲的瑞士,有人說,哥斯達黎加是退休勝地。當地人卻說:「這裡貪污問題很嚴重呀,你看,路,修了多年還是沒有修好過來,錢都不知花到哪裡去。」鄉郊路上,車過處,路面有點顛簸,但卻又不是我在中南美洲走過最爛的路。

哥斯達黎加位於中美洲,北鄰尼加拉瓜,東南接壤巴拿馬,西班牙語是官方語言,英文也算通行,教育也算普及。這個中美洲國家,沒有軍隊。「把軍備開支的預算,運用在教育上更好」,當地人帶著驕傲的笑容說。這個我是同意的。

香港沒有直航飛機到中美洲,先飛美國洛杉磯,再到邁阿密,才可以轉機到哥斯達黎加的首都聖荷西(San Jose),這樣一折騰,就是超過三十小時的航程。背著十多公斤的背包,在首都機場坐一美元的巴士,或者二、三十美元的計程車,大概半小時就可以來到聖荷西市中心。大部份人到哥斯達黎加,都只會以聖荷西為中轉站,稍稍逗留個一天半天就離開。不是說一個堂堂首都沒有看頭,關於國家歷史、貨幣發展的博物館其實很值得一看;國家劇院的裝潢也不差於中南美洲其他國家,別具歷史的中央市場也滿有地道特色。那麼,為什麼旅客在這個首都只是行色匆匆?


富饒海岸 


Costa Rica 這個國家名稱,其實是西班牙語,意思就是 rich coast,富饒海岸。西接太平洋,東面是加勒比海,境內有14座火山,物種多樣化,動植物的物種據說已佔全球百份之五,四份一的國家土地被劃入受保護區域,凡此種種,令到哥斯達黎加成為動植物的天堂,也是大自然愛好者的樂土。來到這個國家,大家都樂於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陽光與海灘,國家公園的行山徑與自然步道,還有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而開發出的各種刺激運動玩意,於是,誰還有心思在首都多作停留呢?

筆者與朋友來到首都,一踏出機場,嗯,天氣還好。八月底,剛踏進雨季,一下子天朗氣清,一下子暴雨驟來。雨傘雨衣千萬要隨身攜帶。我們像一般遊客一樣,聖荷西只是中轉站,我們下一站的目的地,是位於 Alajuela 的 Costa Rica Animal Rescue Center。


千挑萬選動物義工


山長水遠,我們一行三個香港人,來到哥斯達黎加,除了遊山玩水,還想先做點有意義的事-來當動物義工。不說不知,原來哥斯達黎加境內大大小小的動物義工中心數目眾多,都沒有政府資助,也良莠不齊。我們隔山打牛式在 google 網海裡尋找,再在 tripadvisor 等網站核對義工中心的資料與名聲,千挑萬選之下,找來了Costa Rica Animal Rescue Center。為什麼是這個中心而不是其他?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義工中心悲慘的過去。話說義工中心原址不在 Alajuela,而是位於加勒比海岸一帶的 Puerto Limón,四周景色優美。由於政府與財團強行收地發展,Costa Rica Animal Rescue Center 需要在短時間內另覓合適土地安置動物。長途跋涉的遷徙,加上動物一時難敵環境變遷,不少動物因此死亡或生病。義工中心在短時間內只找到一個很小的臨時地點,由於地點真的太小,之後又搬了一次,才來到目前這個有草地、有山林、有果樹,也有小河的地點。順利搬遷,有賴不少義工的幫忙,獻出愛心、時間、物資或金錢。

我們來到義工中心的時間是星期天的黃昏。獲分配好床位,就梳洗去。床是簡單的上下格床,床鋪一點不舒服,床墊軟得過份,中間的位置軟得窩了下去。大概是最廉價的床墊,或是已經讓不知多少個人睡過。有蚊帳。天花吊著兩把大吊扇。一個大房間,可以睡上十來人,大家把背包往地上丟,雜物隨便擱在桌上、木架上。淋浴的房間在睡房外,不是燈泡壞了,就是水喉的開關裝在奇怪的高處,最後我們只得帶著手電筒去洗澡。我們在香港過的是高床軟枕的生活,在這裡,一切就以最基本、最不浪費為原則。


莫因善小而不為


來這個中心當義工,每人每天的費用是35美元。費用包含一個床位與三餐。在哥國,大部份義工中心都要求義工可以奉獻出二個星期的時間;Costa Rica Animal Rescue Center 比較有彈性,留一星期也可以。在義工中心,一切都有規律。早上八時半是集會,此前是早餐時間。集會過後,人人按獲分發的組別,與組員合作完成當天的工作。中午吃過飯,下午一時半是另一次集會,集會結束又開始下午的工作。集會的時候,負責人Sarita總會來個小分享,是鼓勵,也是經驗之談。最記得第一天,負責人說,每位義工都不要看輕自己的能力,無論負責哪一個崗位,對動物來說,都是重要的。我想,這番說話,跟我們說的「莫因善小而不為」,有異曲同工之妙吧?義工每天的工作,聽起來很簡單,就是為不同的動物預備食物、餵食、換水,清潔籠子,倒垃圾,為動物製作玩具、復康設施,為義工中心粉飾、清潔等等。聽起來都是手板眼見工夫。


一隻動物一個故事


於是我們這就開始了義工生活。第一天的上午,負責人Sarita 都會帶初來的義工走一遍整個義工中心,講解一下中心內每隻動物的故事。像人一樣,每隻動物,背後都是故事。有一些動物來到中心時,可能是健康狀況很差的,經過治療後,如果情況許可,都會獲得野放。有一些動物,可能是孤兒。有一些動物,可能大著肚子來到義工中心,有一些動物本來不屬於哥國本土的,只是因為非法貿易,成為某些人的寵物,後來流落義工中心。這些動物,由於本來就不是哥國原生物種,即使檢查過身體健康狀況良好,都不可以野放,以免影響生態平衡,於是就這樣在中心住下來了。未出發前,筆者是有做過一點資料搜集的,知道哥國有不少義工中心以治療動物為名,實則圈養動物為實,把義工中心變成了動物園,用義工的善心換賺錢機會。一輪千挑萬選,筆者覺得我們一行三人選擇了Costa Rica Animal Rescue Center是最正確不過的決定。每一隻動物的狀況,這裡都有獸醫跟進;每一個決定,都是以動物的福祉為出發點。



花心思的手板眼見功夫


之前說過,在這裡做的,好像都是手板眼見功夫,沒有什麼難度。不過,要把最簡單的事,做到最好,其實,也是需要付出心思的。例如,有義工有繪畫的才能,他們就會在完成當日的工作後,再額外抽出時間,自由發揮去粉飾義工中心。用了幾天時間,就在中心的白牆上,繪下一道哥斯達黎加的生態風景;在廚房,按不同的餐單為動物預備食物,連食物的大小尺寸都有限制;食物預備好了,放上相關動物的小牌子,讓職員檢查或加上藥物後,再由另一批義工分發給動物吃。清潔獸籠的時候,清潔之餘,還要留心小動物的糞便有沒有異樣,胃口有沒有改變。還有木工,園內的枯木,都讓義工物盡其用,鋸成一段段,用來做動物練習攀爬的玩意。不過,義工,有時候難免會犯錯,畢竟我們不一定有專門的知識。有時候以為微不足道的事情,原來大有學問。初來乍到,就聽說有義工因為在大鳥籠放的糧水位置有誤,導致雀鳥大打出手。對啊,自然環境下,動物都有自己的地盤,我們這些人類卻一時大意了。


你有聆聽過動物需要嗎?  


哥斯達黎加本土有不少樹懶,不過因為國家發展迅速,受害的永遠是小動物,中心內有一隻樹懶,特別讓人心疼。牠叫Violetto,因為誤把電線當樹枝,其中一隻前肢就這樣毀了。在中心內,看著牠一步步學習用餘下的一隻前肢與兩隻後肢攀爬,牠每爬一步,義工們都會暗暗為牠加油。我們在籠外看,樹懶每爬一步,也看著我們,有時候也不知道是爬累了,還是太好奇,就那樣睜著眼看我們,一動不動。我想想,這也不對,大概是因為我們,讓牠分了心,也就只好由牠去,我們就繼續去忙自己的事。

有多少人聆聽過動物的需要?義工中心裡面,建築物牆上都是義工繪下的圖畫與心聲。其中一面牆上,是筆者每天吃早餐都會看到的,上面用英語寫著:Some people talk to animals, not many listen though。筆者把這句說話收在心中,願大家互勉之。















Monday, August 22, 2016

烏斯懷亞 - 世界盡頭?世界開端?

《Jet 》雜誌,5月號,關於阿根廷:

在機場坐上的士,往已預訂的酒店進發。跟的士司機閒聊,說到烏斯懷亞 (Ushuaia)有「世界盡頭」之稱,的士司機微笑說:「對你們外來人來說,這裡是世界的盡頭;對我們本地人來說,這裡可是世界的開端呢,就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啊!」剛踏足這個地方,就有一番充滿哲理、發人深省的對話。這次旅程,註定不一樣!

全文可以點擊圖片閱讀。






Wednesday, October 8, 2014

我愛死人頭 -- 墨西哥彩色死亡之旅

關於墨西哥,又豈止這四千多字可以說得一清二楚?大概要多寫一萬字也毫無難度。怪只怪我太懶,前後兩次旅程,認認真真記下來的點滴著實太少。


但願你們也能跟我一起,發掘墨西哥之美。


原文刊於10月號 JET Magazine。(我的常閱讀物之一,呵呵)


死仔包與死人頭

1112日是墨西哥著名的亡靈節 (Día de Los Muertos),這是一個關於死人的節日,墨西哥人會在這日子到訪親人的墓地,獻上祭品。你以為這是清明節嗎?你以為這是充滿眼淚與悲傷的日子嗎?錯了。這是一個慶典,這是一個開派對的理由。大概在10月開始,整個墨西哥,滿街都是骷髏骨頭。可怖嗎?一點也不!在墨西哥,你會愛上這些「死人頭」的,信我!

 

死人頭有個名字,芳名 Catrina。她的原型是藝術家 Jose Guadalupe Posada 所創作,以歐洲貴婦打扮包裹下的是一副骨頭,諷刺當時崇尚歐式享樂的富人,即使坐擁多少身家,最終都不過是一縷枯骨。時光流轉,Catrina 不再只是一個「人」,滿街滿巷的死人頭,代表的不再是昔日寓意深長的反諷;如今,死人頭代表的是墨西哥人對死亡的樂觀看法。供奉亡靈的貢品,不是元寶蠟燭香,而是水果、是色彩繽紛而甜膩的糖果。

 

亡靈節其中一個特色食品,一定是「死仔包」。這是我隨便亂安的名字,它的西班牙文名叫 Pan de Muerto,意即死人包、亡靈之包。這種麵包,一般都是一家人分來吃的,所以有碟子那麼大。灑滿砂糖的麵包,貫徹墨西哥作風的甜膩,特色是麵包上有一個模仿手骨形狀的部份!故意把麵粉搓成手指關節的模樣,烘烤成一個個亡靈之包。把死亡融入生活,分甘同味,反正「他朝君體也相同」,沒有害怕的理由!

 

在山城尋訪木乃伊與愛情

大清早離開墨西哥首都,坐公車到GuanajuatoGuanajuato是曾經一度的銀礦之都,西班牙人攻佔墨西哥之後,為著取之不盡的銀礦,很快就在這裡建立殖民城市,市內充滿歐洲風情的建築隨處可見。

 

山城像一個歐洲小鎮,沒有大城市的過份繁華,是一個適合散步的小城市。石板鋪成的小巷弄,轉了一圈又一圈,迷失其中,彷彿也是一種樂趣。著名的Callejón del Beso (接吻之巷),我們尋尋覓覓,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竟然是失望。

 

Callejón del Beso 有著一個羅密歐與茱麗葉式的愛情悲劇背景,發展至今,相傳情侶來到這條小巷而不在第三級樓梯接吻,終會分手收場。多惡毒的詛咒啊!我們失望,大概是因為期望太大;這裡,真的不過是一條窄巷,像所有的旅遊景點,牆上都寫滿了到此一遊、到此一吻的記錄。小巷也被三兩個小販佔據著,讓你買他的小玩意,買他的畫,又或是買他向你訴說的、關於這條小巷的故事。小情人數百年前在這裡死去,而愛情,在商業化的包裝下,只落得成為一個景點的下場。

 

尋覓愛情卻落得失望而回,尋找死亡又如何呢?山城除了銀礦著名,另一「享負盛名」的,就是木乃伊啊!因為氣候與土壤的關係,埋葬在山城的屍體,沒有經過特別加工處理,竟然歷百年而不腐,成了一具具穿戴整齊的乾屍。

 

坐上小巴士,不一會兒就來到木乃伊展館。午後人不多,買過票,展館門口先先就有Catrina跟我打招呼,凝重的氣氛就此打破。心一寬,走進展館就給嚇了一大跳。我一個人進入展館,在外面就聽到兩把男人聲,低沉的說著西班牙語。進去,一個照面就是一具站立的、穿著整齊的男性乾屍。我在心裡忍不住用西班牙語說了句粗口。真的就這樣給嚇了一跳。什麼樣的博物館會用一具直立的乾屍去迎接參觀者的?不是應該先來一些展板呀什麼的嗎?坦白說,心裡是有點發毛啊。整個展館就只有我和兩個墨西哥男人,乾屍比人多,一排排夾道歡迎你,你能不心裡發毛嗎?一具具乾屍,有男有女有小孩有嬰兒,有死於自然有死於意外,還有號稱全球最小的嬰兒屍體與其母親的屍體,每一具屍體都有不同面目表情,彷彿有無限故事要對你盡訴。

 

失落的文明

墨西哥除了有木乃伊,還有金字塔。一座座石砌的金字塔,沒有離群索居的意思,都是一個個群體,一個個充滿智慧的文明,突然衰敗消亡的故事。大家熟知馬雅文明,離不開那個末日寓言。本來這就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馬雅曆法,走到20121221日而終,代表的,不過是一個紀元的終結。於馬雅人而言,一個紀元的終結,就是另一個紀元的開始,循環不息。2012年年初,末日寓言還末鬧得沸沸揚揚,我在Chitchén Itzá的日光下,繞著金字塔走了一圈又一圈,看陽光下的金字塔,看人看浮雲。2013年再一次來到這裡,遊人好像又多了點。午後,坐在草地上,看著眼前的金字塔,依舊讓人目眩。Chitchén Itzá代表著馬雅文明最興隆的一章,是為後古典年代 (Post Classical Period),馬雅人口在此期間走到了頂峰。後來,這一個文明,謎一樣的消亡。流落下來的馬雅人,竭力保留著這一個民族的語言和文化,當地甚至開設有馬雅語言學校,讓人學習馬雅語。又據說,當中不乏有來自日本的學生。今天,馬雅人像其他民族一樣,過著現代墨西哥人生活;他們當中部份人受過了專門訓練,成為了這些景區的導覽員;除了千篇一律的景點故事,幸運的話,你還有機會聽到他們跟你口述各自的家族故事。當然大前提是你要會說西班牙語啦!2012年,我有幸遇上的導賞員,就為我用馬雅語唱了一段歌!

 

沒有時間走訪散落整個墨西哥的古文明,最低限度你不可以錯過距離墨西哥城不遠的Teotihuacán。著名的日、月金字塔,筆直的死亡大道,傳說在14世紀初,阿茲特克人遷入墨西哥時,已經存在,並且已經是一片廢墟。一個充滿系統的廢墟。無人知道這個文明因何而起,因何而滅,連金字塔的用途也說法不一;這塊考古學的瑰寶之地,因為地利,遊人絡繹不絕。小販總愛纏著你叫賣各式紀念品,其中有模仿猛獸叫聲的小玩意,叫聲在空氣中迴盪不息,讓人錯覺自己真的走進了歷史之中。

 

魔幻之鎮

距離墨西哥城不遠有個地方叫做 Tepoztlán pueblo mágico (魔幻之鎮)之稱。我問墨西哥朋友,Tepoztlán有什麼特別。朋友說,那兒有一座叫Tepozteco的山,登上頂峰,就會見到一個小小的金字塔,據說,在山頂打坐冥想,就能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又據說,那兒是古墨西哥重要神祇羽蛇神的誕生之地。那裡,也是現今嬉皮士的集中地。於是,一般旅遊書不會花大篇幅介紹的這個地方,我這就坐公車來了。

 

下車後,走一段路,就見到兩旁的墨西哥式小店。有小販賣仙人掌小吃,有賣不知名水果的,我駐足,他們就熱情地把食物送上讓我嚐一口。還有賣甜點的店,色彩繽紛甜蜜,卻用上古靈精怪的骷髏骨頭作裝飾,沒有恐怖的感覺,只是讓人想要停下來,好好享受一下在死人包圍下吃甜品的快感。小城鎮,有一個小小的菜市場和市集,販賣地道小吃和工藝品。而我一心是要來吸收日月精華的。於是我筆直地往石山的方向走去。行行重行行,跌跌撞撞地上山,又累又餓又渴,突然有種恐怖的死亡感,怕自己要死在這座山上,決定不登頂也不要什麼日月精華了,慌忙擇路離開找吃的去。大概貪吃的人都是無法修練一身風骨的了。

 

魔幻之鎮,其實與我們心目中的魔幻一點也沾不上邊。這名稱的由來,其實是墨西哥旅遊部門想出來的點子。因為墨西哥的美麗,其實遠遠超於一般人認知的陽光與海灘,更多的奇妙異事,來自她巍峨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文化背景與深厚的歷史底蘊。是這些種種,多年來一直吸引旅客去而復返(例如筆者)。於是墨西哥旅遊部門設計出這樣一個「魔幻之鎮」計劃,只要符合當中一些標準,就可以列為魔幻之鎮。

 

這樣無關浪漫與神秘的解釋,我最後當然還是置若罔聞。在街上行逛,不意遇上我一直尋尋覓覓的小玩意。墨西哥大叔正在街頭販賣「atrapanovios」。這是什麼來的?嘿嘿,單身的朋友要注意了。「atrapanovios」其實就是一個boyfriend catcher,是墨西哥的手作工藝,用染色乾草編織的。拿著這個「神器」,走到你的心儀對象面前,讓他把一隻手指伸進小玩意的開口位置,你只消輕輕一拉,對方的指頭就會被牢牢套住,從此逃不出你的五指山。如此這般的「捕捉愛情」玩意,我在這片魔幻之境遇上了。有沒有好好試用一下這個玩意?不告訴你。

 

隱藏於森林中的過去

如果你曾經沉迷看過奪寶電影,一定對古木參天的森林充滿好奇。森林的盡頭會不會藏著什麼寶藏?會不會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Palenque,原名是Lakamha’, 就是“the place of the great waters”的意思。這當中,有沒有什麼深意?

 

我們懷著緊張的心情,跟當地的導覽員進入一個本來並不對外開放的森林部份(導覽員為了招攬我們,是這麼說吧,反正我們無從證實)。一棵棵古樹蓋過日照,森林在雨後帶著潮濕與霧氣;樹上掛著蜘蛛網,蜘蛛網掛著雨珠。一條小蛇在我們腳邊悠然滑過,彷彿我們只是大雨沖下來的木頭,無關痛癢。踏在濕潤的泥土上,已經顧不得讓蚊子叮得發紅的皮膚,就怕跟不上大隊。一不留神,腳踏上硬硬的碎片,不是路上的碎石子,而是陶土碎片。同行的當地導覽員說,這些就是前人在這裡生活的證據。Palenque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馬雅文明遺址,據說最早發展於前古典時代,及後皇朝日益狀大,版圖擴展至今日的ChiapasTabasco區域。

 

整個Palenque建築群,無論在考古學上或是純然從藝術角度出發,都處處充滿驚喜。導遊領著我們邊走邊解說,忽然灑下一場雨,忽然陽光又跑出來了。雨水洗刷過的古文明遺址,太陽底下,映照著奇異的清新感。到底是破敗還是重生?一隻跟石牆一樣顏色的蜥蝪快步走過,大概是我們的碎步把牠驚動了。另一隻蜥蝪佔據著建築物頂部,冷眼觀察我們。我看著這些小生命,牠們住在這片座落於林中的遺址,到底有沒有參透到什麼玄機?牠們又有沒有看懂那些前人留下的雕刻暗示?建築物上數量龐大而保存良好的雕刻,有助於考古學家了解複雜的馬雅文明。然而,直到現在,考古學家對馬雅文明的末落,仍然沒有一個確實的答案。

 

龐大的Palenque,直到目前為止,考古學家只是發掘了大約10%左右,餘下的90%,依舊湮沒於森林之中,不知待到何年何月,整個Palenque才能夠完完整整暴露於我們眼前。而從這僅知的10%中,考古學家能夠解答的部份,只是皮毛,更多的未知,還有待發掘與考證。

 

墨西哥最令人著迷的部份,大概就是這一份未知與無限可能。

 

後記:

抵達墨西哥,拿到行李,預備過安檢離開機場。墨西哥友人說過,這裡的安檢制度很有趣。每個人來到海關前,都要按一下按鈕,如果機器亮出綠燈,你就可以不用打開行李,輕鬆過關;相反,如果亮著的是紅燈,對不起,請你走到一旁,把行李打開,讓關員仔細檢查一下。這種隨機檢查,據說,是不會連續出現兩次紅燈的。又據說,一般都是出現5次綠燈之後,紅燈就會出現。我耐心排著隊,前面的人遇上了紅燈,我在心裡暗暗爽了一下,心想我的一定是綠燈了(先旨聲明,我沒有帶違禁品,只是長途機後太累了,只想快點離開)......而結果,媽的,竟然是連續兩個紅燈!被召到了一旁,乖乖把行李打開,讓關員仔細翻了一遍行李。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