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雜記.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雜記.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October 21, 2020

港龍,再見 Goodbye Dragonair

幾年前,因為工作關係,常常要飛大陸。有得選擇,我們都會挑港龍來坐,貪它乾淨一點,飛機餐也比大陸的航空公司好吃一點。


想起長期跑大陸的香港同事,曾經推介過來往香港廈門的航班,說不要錯過那個麵包;而說到飛機餐,總會同時想起大陸航空公司的經典多汁核突飛機餐盒,除非要餓死,否則一定不會碰。


跑大陸工作過後,也總會特別感恩在港龍飛機上聽到的廣東話。


那時候還真沒想到,有一天像港龍這種規模和背景的航空公司會消失。


相關新聞:

國泰港龍停止營運




關於那些飛來飛去的歲月,曾經寫過那麼一段:

昆明夢魘




我們都回不去了,那是一個年代的終結。

Friday, September 18, 2020

2020是整頓人生的一年

2020是整頓人生的一年。 


賦閒在家,就把自己blogger網站內的文章重新整理,也學著加入小工具,把網頁悄悄整修。

也學著加入google adsense 。

對於科技白痴,要做這樣子的網站維護,說難,其實也不算難,就需要耐性和爬各種文章。當然也得放下平日工作上的挑剔,先將就將就一下,學好了再說。


找到個很實用的網站,網主簡直在無私分享,我也在這裡推薦一下:網站架設白痴都看過來好了

Sunday, January 5, 2020

[Spain] 我們出走,然後帶著故事歸來


這夜,敲打著鍵盤。打了又刪,刪了又打。風風火火的十一月。無論身在何方,心都無法平靜下來。無意識地刷著臉書,刷著幾個新聞頻道的直播,不覺就成了自六月以來的日常。想放空一下,就無意義地瀏覽旅遊網站,刷著機票格價網,幻想離開香港,去呼吸一兩口新鮮空氣;只是,肉體離得開,靈魂,也不過滯留在原地。

無心去玩樂。六月以前,不意掀起了上一輩子的記憶。想起很久以前的那一場旅行,是人生中的一場休假。那時候遇到的人和事,閒逛過的風景;那時候以為會記得一輩子的說話,忘了一些,又記得一些。遇上過一些人,不是失之交臂,就是在後來網絡盛行之後,在人生中錯開;然後,有那麼一位,就那麼在今年中因病離開人世。然後,久未聯絡的人們,又再次聯繫上,佯裝再次熟稔起來。懷舊,也懷緬青春。時間沒有等人,也沒有讓人重回過去。然後,我們再次在六月以後的漫長峰煙中失聯。

人生,大概就是這樣,有輕,有重。那時候看得很重的,如今,都只能夠看得很輕。雲淡風輕的安穩,就繼續留在遠方,好了。


年輕的流浪


那一次旅行,發生在很久以前,彷彿就不過是上輩子的殘留記憶。過了那麼多年,手提電話換了又換,我依然把那天的照片存在電話裡頭。如果抬頭沒有藍天,我就低頭向自己的電話尋求。那一片西班牙的天空藍,藍得很不真實;卻每每在低潮的時候,讓人重新振作。

那時候,我們都還很年輕,年輕得以為,天空觸手可及。

我是在台灣出版的MOOK旅遊書上讀到那個地方的。對香港人來說,那個地方,根本名不見經傳。旅遊書上也不過用了很短小的篇幅去介紹,算是首都附近的周邊遊,附帶一提那種,不是主流。我是因為那片藍色,立即決定即使它在天涯海角,我都要去到。當然,它不在天涯,也不在海角。那是一個叫Consuegra的地方,在西班牙托雷多省拉曼查地區的一個小城鎮。Consuegra位於 Cerro Calderico山脊之下,擁有一座外觀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堡,還有拉曼查地區典型的風車陣。對,你沒有看錯,風車不只在荷蘭看得到;在西班牙,原來也有風車,而且不只一座。那時候,每每跟人提起西班牙的風車,都總會換來一樣的反問:西班牙也有風車的嗎?時光流轉,我怎麼也沒想到,如今,香港的旅行團也會安排參觀那裡了。多年來,我把Consuegra納入我的私藏景點,想道可以保留那一抹寧靜。終究,也還是事與願違。畢竟,世界是愈來愈小了。只是,人們走過的土地更遠更寬廣,卻不一定更深入。

因為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那時候google map還未流行(也許還未發明?),網上資源也不普及,出門在異地旅行,本身就是一場冒險。好像是依著旅遊指南上的一句話,我們就摸索著,來到了馬德里一個大型公車站。擾攘了一輪,坐上了會停靠Consuegra的小巴士,我們就向未知出發。要知道,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我們的西班牙語也沒有好到聽得懂難聽的鄉下話,車子一直開,我們的心還是帶著忐忑不安,深怕錯過了下車點,就不知道會流落到什麼地方。不是害怕迷路,只是擔心本來就預算不多的旅費,怕要多付冤枉錢。人們說年輕的流浪,將來會成為一輩子的養份,我想,至少在訓練膽子和理財方面,還真是愈年輕開始愈好。

小巴士開了一個小時或更久,我們到站下車。當然也是經過一番擾攘,那些應該下車與不該下車的猶豫。我出奇地記得,下車後,在人群中,我們失了方向。最後是靠著城裡的鐘樓,比對了簡陋的地圖,從而確認了方向。愉快地邁著步子,也不知道是因為身邊的人,還是因為終於來到這片夢想之地,我們一鼓作氣地朝著上山的方向進發。

那是盛暑的西班牙。我們踏著石階,走上山去。走呀走,汗流浹背。年輕不會累。喘著氣,喝兩口水,又可以繼續走去。在山頭稍一回頭,才發現整個Consuegra城鎮,就在我們的腳下;那些橙紅色的磚瓦屋頂,在陽光下顯得光鮮耀目。陽光很猛烈,所有東西都蒙上一層光暈。我們喘著氣來到了山頂,看著山下,以為這就是我們的世界,平靜而美好。

無法記起到底走了多久,總算看到映入眼簾的第一座風車。


與風車生死搏鬥的愚癡


乾燥而炎熱的平原上,矗立著12座風車。記憶所及,好像有一座還是兩座風車是開放予遊人參觀的。奇怪每座風車都有名字,彷彿一座座的風車,本來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對了,每座風車的名字,聽說是按照著《堂吉訶德》的故事來命名的。也許你沒有認真讀過西班牙文學名著《堂吉訶德》,但至少你也許聽說過。那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名作,於騎士小說盛行的17世紀面世,然而那卻是一個反騎士小說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在一個沒有騎士的年代,主角堂吉訶德卻幻想自己是個騎士,展開了一場冒險之旅。他在拉曼查遇上了一座座矗立的風車,卻誤把風車當作是巨人,決意要打倒巨人。他無視同伴的勸阻,與「巨人」展開生死搏鬥,落得遍體鱗傷。他的行徑當然匪夷所思,故事以他從騎士幻想中清醒過來而終。關於這個故事,有人敬佩堂吉訶德對夢想的堅持和執著,有人笑對他的愚癡與執迷。或者,我們誰都沒有資格訕笑堂吉訶德。夢想本無罪,而真假又如此難辨。

因為《堂吉訶德》這個故事,因為那些矗立於拉曼查土壤上的風車,Consuegra因而成名。據說因為交通不便,所以到Consuegra遊覽的人,一般都喜歡自駕遊。我倒是慶幸我們是徒步從山腳走到這片乾旱的山頭,在彎曲的上坡道上,看著遠處雪白的風車,在西班牙盛暑的藍天下矗立幾個世紀,我們彷彿幻想到堂吉訶德當日遇見那些巨人的震撼。

西班牙盛暑的太陽很暴烈,藍天下連一片雲都沒有;還未走到風車座落處,我們先付費進去堡壘休息、乘涼。傳說建於12世紀的堡壘,1813年在戰事中摧毀,後來再獲得修建。堡壘用石材修建,非常堅固,老實說堡壘裡頭也沒有什麼好令人難忘的,不過倒不失為一個欣賞風景和乘涼的好地方!我們穿梭於一片片石牆細瓦之間,看白鴿在略略寬闊的石壁停歇繾綣。城堡再沒有起著保衛這個小城的作用,只是在涼快的石堡內,卻護蔭了受盡酷熱煎熬的人們。在堡壘休息夠了,就鼓起勇氣,再次走到狠毒的大太陽底下。

沿著車路走,偶爾閃避零星的車子與遊人。目標就是看看《堂吉訶德》朝思暮想要打敗的巨人。汗水掉了又蒸發,風車終於在望。果然,風車很巨型,在寬廣的山頭,彷彿在張牙舞爪般地嘲諷著堂吉訶德的愚癡。看資料,昔日有13座風車立於山頭,如今僅剩12座,雖然不是每一座都運作如常,但總算沒有被政府因為過時而清拆掉。其中有一座風車,開放來販賣紀念品,也開放予人參觀。高大的風車,圓圓的軀體內部,是一個難得的參觀體驗。以往,風車的擁有權,都是以父傳子形式世代相傳。如今,無需擁有權,只要走上狹窄的樓梯,你就可以看見風車的內部。風車塔裡面保留了昔日的陳設、結構,再輔以圖片說明風車的構造和用處。昔日風車利用風力的帶動,磨碎穀麥,而風車塔的窗戶,昔日是用來讓磨坊主人可以從這些窗戶上觀察風的變化,再對器材部份作出相應調節,不然有機會因為風太強而損壞整個風車結構;最壞的情況是因為過份的磨擦,生出火花,點燃了剛磨好的麵粉,而引發大火;風車如今安然存在,這些窗戶則讓遊人從高塔上欣賞到不一樣的美境。

我跟風車一一打過招呼,看著風車上的名字,彷彿就連繫上了感情。也許,在晚上,當山頭刮起奇詭的大風,這些風車就會活過來?回顧旅居西班牙的日子,我總會想起Consuegra這個地方。想要故地重遊,想重新拍過一批照片,但會擔心物是人非,會怕一車車喧鬧的遊客。Consuegra不大,在西班牙住久了,我後來才知道,如此一個小鎮,最有名的,除了因文學名著而揚名立萬的風車景色,原來還有每年一度,十月底的藏紅花節。藏紅花是西班牙最具特色的調味,煮西班牙海鮮飯一定會用上的天然食材,可為食物增添天然顏色和香氣。也許要再訪這個地方的話,我會挑這個節日吧?算是重新認識我所不知道的Consuegra。


給古城的情書


關於西班牙,旅人之間總愛問,你喜歡馬德里,還是巴塞隆拿,彷彿只要那麼一問一答之間,就會找到對頻道、能溝通的人。到過馬德里好幾次,我都沒有喜歡過馬德里。巴塞隆拿我是喜歡的,全因為整個城市充滿建築師高弟的怪奇建築。不過要說最愛,巴塞隆拿也上不到榜首。我只偏執地愛馬德里旁邊的薩拉曼卡古城 (Salamanca)。

一開始,我以為是我選擇了這個地方,後來我才明白,是這個地方選擇了我。我在西班牙的大小遊歷與故事,都在這古城裡開始。其實一開始,我不過覺得以整個西班牙來說,這個城市學費和生活費都相對便宜。又聽說那裡叫學生之城,有歐洲其中一所最古老的大學,西班牙語的發音也最好最清晰。又因為朋友的朋友推薦,就敲定了一間語言學校。我就是那樣誤打誤撞、順其自然選擇了這個地方的。當時的生活,除了上課,大部份的時間我們都在吃喝玩樂中度過。一邊玩一邊學習一種語言,這是最快樂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吧?

Salamanca 有分舊城區和新城區,舊城區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我最愛的,也就是這個舊城區。舊城區裡,有一個被譽為全西班牙最美麗的主廣場。Plaza Mayor ,就是主廣場的意思。我還沒有機會走訪全西班牙的主廣場,只是單以馬德里來說,其 Plaza Mayor ,呈三角形,有點小家子氣;不像Salamanca 的主廣場,四四方方,大氣一點,而且旁邊石柱都雕上西班牙顯赫一時的人物頭像,讓你閒坐著的時候,也不忘歷史。

這個廣場,幾乎是由小酒館與餐廳環抱著的。不下雨的時候,店主都把桌椅放到店前方,讓喜歡陽光的大家,一邊呷著冰凍啤酒,一邊日光浴。歐洲人大概都很喜歡日光浴,所以露天位置,倒是比坐在冷氣間喝啤酒要貴一點點。那一點點,是為了陽光與空氣,還有間中來討吃的鴿子。

陽光特別猛烈的日子,你會看見人們三五成群的坐在這些開揚的位置,又或是架著太陽眼鏡,坐在廣場中央的石椅上、英泥地上,或坐著,或半躺著,悠然自得地聊天、讀報、看書、沉思。大家都走得很慢。我想,那就是西班牙古城的生活節奏。

旅居的日子,我最喜歡就是在古城裡散步。


除了Plaza Mayor,還有這一個地方。其實也不算什麼私房不私房景點,它本來就是古城裡的名勝景點之一。Casa de Las Conchas (中文意思就是貝殼之家),於1493年開始建造,不過它五百多年前的用途,現在都變得無關痛癢。現在它是一所公共圖書館。

它的特徵,是外牆上一枚又一枚的貝殼石刻。陽光明媚的午後,在圖書館前走過,總會看見一組又一組的遊客,站在這貝殼屋外,用心聽著導遊的講解。我也曾經混在人群中,仔細聽著各國語言的講解。我也曾經擁有這裡的借書卡,佯裝自己會一直居住下去。

曾經在這裡翻著讀不懂的書籍,曾經在這裡認真地溫習,也曾經在這裡隨便消耗光陰。

圖書館內寬闊的木桌旁,有一小方窗戶;我坐在桌子前,心神卻飄遠了。幾隻灰鴿子突然在小窗前略過,我看著出神。

圖書館鋪的是木地板;館內有一道木樓梯,連接各樓層。人在木樓梯、木地板上走動,就會發出格支格支的聲音。除了這樣的老調,圖書館寧靜得出奇。我大概是習慣了香港圖書館的吵鬧,倒忘了圖書館合該是這樣安寧的。因為這樣的一個早上,我愛上了這個圖書館;大概沒有愛上它的藏書,而只是它那一道發出古老夢囈的木樓梯。

當香港政府紛紛擾擾地說著活化這活化那的時候,我就會想念在這個古老建築內,悠然度過的那一個寧靜的早晨。

後來,每隔幾年,我總會找機會再回去西班牙,再回去這個古城。有時候跟朋友一起,有時候就自己一個人。我走過薩拉曼卡古城內的石板路,那些我以為一輩子都會記著的路。我記得一些,我忘掉一些。不拿地圖,腳踏實地重遊回憶中的路徑。看著城裡,開了什麼新的店,又留下了哪一些我們曾經喜愛的舊店與酒館。

還有那個在古城外圍的長途巴士話。在那個車站,送別過不少人,流過不少眼淚。後來又後來,我才明白,最難過的,不是離別;而是離別之後,一個人走回家的路。

儘管那趟旅行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當時的我,甚至無法預想,在往後許多個覺得悲傷的日子,就是靠著那些曾經見過的藍天而撐了下來。我們不會再經歷一次相同的出走,我走過的路,和你們想要看的風光,也許也不盡相同。寫了好幾年旅遊稿件,那些遠方的,那些鄰近的;我就是無法好好寫一篇攻略。我總覺得,旅遊,其實是一件很個人、很私密的事,就像人生。

我們出走,然後就帶著各自的故事歸來,這樣最好不過。


(原文刊於2019年12月號Watch Critics名錶論壇雜誌 )







Tuesday, May 22, 2018

Cambodia 飄泊靈魂之地

「看,這就是魔幻之眼,魔幻之耳。遠方發生的事,全靠它,你這就看見了,聽見了。」戴手表的男人,手執電纜的一端,跟同伴如是說。

那男人一直似聽非聽的,然後,帶著無奈說:「而我家裡甚至沒有電。我們點的是油燈。」

戴手表的男人就沉默了。

男人滿有興味地研究手中的東西,說:「這就好比人的身體吧,外面的是皮肉,裡面包裹著的,就是骨頭。」

「是的,這是血肉,這是骨頭......


以上的對白,出自【飄泊靈魂之地】(The Land of Wandering Souls),潘禮德 (Rithy Panh)導演的紀錄片。關於那一年,柬埔寨開始鋪設第一條光纖電纜,為人們帶來了工作機會,讓農民失去了可耕的土地,也翻開了戰亂時期遺落的炸彈。那一年,是1999年。


八年前後,換了幾許風景


我第一次到柬埔寨,是2009年。那時候跟好友一起參加旅行團,高床軟枕,享用舒適酒店提供的上網服務,酒店還好像是新建成的。那時候,我們先遊覽首都金邊,接著是暹粒。好像參加的是五天團,都記不清楚了。最記得在金邊,遇到過很多斷腳的男人。我們不知道,他們當中有多少是因為戰爭失去了一條腿?又有多少是因為鋪設電纜時遭遇了意外?又有多少是因為騎摩托車時出意外?那個寧靜的夜晚,我們坐著冷氣開放的大巴,路過一間又一間農舍,周圍漆黑一片,農舍透出微弱的、搖曳的光線,裡面一家人享用著晚餐。這麼些年過去了,看過的風景都迷糊了,然後有些東西竟然如此深刻。

後來就不經意地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之類場合,看到那【飄泊靈魂之地】電影。

然後,時光流逝,我們看到過更多風景,有些壯麗,有些不外如是。2009年的時候,我說過會再到暹粒,要再訪大小吳哥。一晃眼,再踏足這片土地,竟然已是8年後。8年前的記憶已經模糊,我記住了一些,又遺忘掉一些。今次,上飛機的時候,還帶著前一個晚上的宿醉。彷彿間,人就到達新建的暹粒國際機場。是的,8年前,香港還沒有直航暹粒的航班。今日的機場很光鮮亮麗,下飛機的時候,藍天白雲在迎接著旅客,嗯,美好的東南亞冬日太陽。


路邊攤,生活的氣息


第一天,我們的行程不算緊湊,這就是不跟旅行團的好處吧,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到達的時間太早,還未能進房間躺躺,也就只在附近隨意找間咖啡店坐坐。接下來就是預先購買進入吳哥窟景區的門票,我們買的是三天入場證,預算接下來兩天都會在吳哥景區度過。傍晚時份是當天的節目重點,朋友預先在網絡上找到一個本土美食導賞團 “Angkor Street Eats”,這下好了,可以吃街邊小吃了!

跟導遊碰面後,知道就只有我們兩人,感覺也不錯啊,人少,反而可以按我們喜歡的步伐行進。導遊是個中年人,說話的語氣帶點陰柔,好像很多東南亞人,說話都是這樣子的。一路上隨便聊天,他就已經不經意地跟我們說起自己的身世。因為赤柬,年少的時候,他已經成了孤兒,在孤兒院長大、學習。說起來好像沒事兒一樣,我想,這到底要經過多少年的沉澱,才可以如此平淡如訴說別人的故事?又或者真的要放輕鬆往事,才可以跟不相干的人如此閒話家常?

一開始導遊先生把我們載到一個小村子,裡面是一個很鄉土的小餐廳,廚房隨便吊著一些醃製的乾貨,其實如果不是進門之後見到的一列桌椅,大概我們會以為自己是誤闖民宅吧?在這裡,我們試吃了一些地道的炸物。附近傳來柬埔寨的流行音樂,我們聽著覺得有趣,也忍不住學了一兩句柬埔寨語。原來這裡一到晚上會非常熱鬧,當地人會在這裡唱唱卡拉OK,吃飯聊天。我們來的時間尚早,所以還算清靜的。

之後導遊把我們載到一個吃串燒的地方。炭烤的串燒,如果是自己路過,應該也不太敢吃啊,因為也不知道肉的來歷呀。也不是沒有試過亂吃路邊攤,某年北京的朋友開車帶我去看長城,因為太早出發來不及吃早餐,一下車我就跑去路邊攤買熱騰騰的烤香腸。香腸放進口一咬下去,那種霉爛的肉質,令我瞬間想起看過的幾百則內地黑心食品新聞,忙不迭把口裡的、說不上是什麼肉的香腸吐出來;並且提醒自己,看不出本來形象的肉,不要吃。對自己的叮嚀已經入心,所以路邊攤的烤肉串,我一般不會買來吃,難道你就能夠忘記那些聽了千百遍,說烤肉串的肉,都是來自腐肉,甚至是坑渠老鼠肉的種種傳聞嗎?不過,來到柬埔寨,我是放下了那些在內地的戒心。在店門外看著大嬸在烤肉串,看著那盤炭火,不知怎麼我就覺得寬心。看見店內坐滿了當地人,大概都是剛下班的樣子,導遊招呼我們坐下,然後就開始張羅一桌子的食物。食物一碟碟上場,顏色都很好看,味道也很好;一碟碟吃,似乎要吃到第二天早上才可以吃得完的樣子。我們邀請導遊一起吃,他只是笑笑說,他工作時不吃東西的。一邊吃,一邊聊天,原來這店只是賣串燒烤肉的,不過導遊順便把附近的小吃都招來了,讓我們可以安心在小店坐著慢慢吃,不用趕著這裡停一停,那裡站一站。

吃到撐,在附近散了一會兒步,走到了河邊的路邊攤。導遊安排我們在一旁坐下,我們以為只是要喝點什麼果汁沙冰之類的,沒想到導遊又端來了一碟碟、一碗碗食物,既有炒麵,又有粥品。然後還有一團奇怪的東西在小碟上。導遊問我們猜到是什麼來嗎?朋友瞬間說出答案來。呃,就是東南亞很流行吃的鴨仔蛋啊。就是那種裡面有隻正在成長的小鴨在裡面的蛋啊。說是很補身啊。我本來不敢吃也不太想吃,看著碟中黑黑的一團東西,又按耐不住好奇心,用筷子把它翻來覆去。老實說,牠的身體沒有我想像的硬;大概是骨頭還沒有發育好,就那麼軟軟的一團,基本形狀,留心看,還是看得出來,哪裡是頭,哪裡是翅膀,不過要是事先不說,其實也不會知道是什麼。不知怎麼,忽然有種想法,反正牠都死了,不放進口,把牠丟了,好像更白費了牠的死啊,於是我也就張大嘴巴放了一點點進口裡。鴨蛋本身很香,醬油味也調得不錯,所以坦白說它味道真的不差,不過要說會不會一吃再吃,我倒是覺得吃過一次就足夠了。

之後的餘興節目,是喝本土自釀的啤酒。沒想到,喝手工啤酒之餘,竟然還有一道本土「美食」,炸蟲子,用來佐酒。一大碟端上來,黑壓壓的一堆各式昆蟲,最嘔心的要數黑色的大蜘蛛吧。導遊好像知道捉弄我們成功了,竟然笑得很歡樂。我們對著一大盤炸蟲子興高采烈地拍照,說實話,之前跑大陸的時候,昆明的客戶就曾經捧來一大盤炸蟋蟀,那時候,倒是同行的老外吃得津津有味,我們幾個香港人是看傻了眼。這次呢,眼前的「美食」,沒有以大堆頭取勝,而是以種類取勝。既有大蜘蛛,又有必不可少的蟋蟀、草蜢,有一些像蟑螂,還有一條小蛇。問導遊,還有餐廳侍應,最喜歡吃哪一種,他們都說是最愛吃蜘蛛。我看著,覺得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把蜘蛛放進口裡的感覺,太恐怖了。於是我們眼睜睜看著導遊表演吃蜘蛛,我只是挑了隻最小的草蜢來意思意思一下。好了,以前一直說,自己的底線是不吃蟲,想不到,連鴨仔蛋都吃了,吃一隻小小的草蜢又算得上什麼呢?炸草蜢其實也沒什麼味道,就脆脆的。古靈精怪東南亞,又完成了一章。


「溫多啦、溫多啦」


這篇,本來想寫大小吳哥呀,不過認真想想,這些年來,到過這些景區的人都不少呀,大家都可能覺得沒有什麼新鮮感了。柬埔寨的歷史,隨便在google搜搜,就可以翻出一大堆來。與其做個文抄公,我就來寫寫我看到的、我感受到的好了。

跟柬埔寨一別八年,這裡的旅遊業又更興旺了。上一次來,我們坐旅行社安排的旅遊巴,每到一個景點,下車的時候,總是給一班小孩團團圍住,有的在叫賣,有的在討錢。一聲聲「溫多啦、溫多啦」(one dollar, one dollar),他們像唱著歌謠似的,那一張張黑黑的、瘦小的臉龐,我那時候聽得心都碎了。記得那時導遊總不忙叮嚀我們,不要給錢他們,給了一個,又有其他湧過來,沒完沒了。那時候我們都鐵了心,對孩子搖頭微笑,他們再多纏一會兒,就會自行散開。臉上其實也沒有什麼失望,就好像討錢不過是他們童稚的遊戲之一。記得那時候,已是行程的尾聲了,有個孩子在向我販賣一本英語的、關於吳哥景點的書。一看就知道是翻版書了,那些粗糙的印刷技術,騙不了人。好像是要賣幾塊錢美金的,本來沒有打算要買什麼,不過想到孩子背包裡還有各式沉重的翻版書本、紀念品要賣掉,也就不過幾塊錢,就買了本書。回來之後,也的確有認真翻閱過一段時間,也總算沒有浪費什麼。

八年後,討錢的孩子好像沒看到了,叫賣的人也好像少了。我跟朋友說,可能是因為我們不是跟旅行團,與其圍攻我們這些散戶,倒不如集中向旅行團下手,可以一次過向廿來人叫賣比較划算?不過後來聽說,好像是柬埔寨政府不想鼓勵孩子放棄學業來叫賣與行乞,於是都勸遊客不要再鼓吹這種風氣。大概幾年下來,孩子都明白了這個道理?乖乖去上學?的確,在路上看見穿整齊校服的孩子要多了,不再像從前那樣不修邊幅的。


生活,每天都是一場修練


著力推動旅遊業的柬埔寨政府,這幾年,賺外匯之餘,也沒有出賣宗教的尊嚴。幾年前有遊客在遺址前拍半身裸照,在機場就被截住遭檢控。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幼稚得在莊嚴的廟宇遺址前拍裸照?在教堂、在寺廟,嚴禁坦胸露臂,我以為是人類常識來的。同樣道理,其實在這些地點,不要喧嘩叫嚷,我以為也是常識。不過碰面撞到的內地旅行團,依舊一貫喧嘩聒噪。在巴戎寺,在微笑的佛像前,在塔普倫寺,在大象台,我們擦肩而過,多少次我想讓他們小聲一點。也吧。就當是一場修練,在聒噪的當下,發掘內心的平靜,好了。

以闍耶跋摩七世面容為藍本來雕刻的佛像,個個面帶笑容,也是因此,有了高棉微笑的說法。記得第一次到訪吳哥窟,也就是為了這高棉微笑。看著,心就安了。走到哪裡都看見的微笑,為我們這些過客帶來一瞬的平和,同時也觀照著柬埔寨人民。走在廢墟中,看著無所不在的高棉微笑,早上彷彿的日照,中午猛烈的陽光,午後溫柔的落日,照著石雕,照著青苔,照住今昔。

你們有在吳哥等待過日出日落嗎?每天都有日出月落,可每天都不一樣。我們摸黑坐tuk tuk車,打算去看日出。清晨,空氣很清涼,車揚起了風沙,還好我們穿了長袖薄外套,才不致著涼。

來到莊嚴的吳哥寺前,我們隔著水池,等待。站在人群中的第二排,我們算來得不晚了。天仍是黑黑的。吳哥寺不過是一個灰影。我們耐心等待。天慢慢由灰轉藍,人愈來愈多。然後天就慢慢轉白了。我們沒有等到太陽緩緩升起的那一幕。應該是雲層太厚了。有點可惜。大家都是特意早起的呢。天亮了,幾許遊人都只是佇立在原地,沒有散開的意思。我不知道他們還在等待什麼呢?或者不過是在等那人潮漸漸散開後,拍一張經典的吳哥寺與水中影?我們在晨光中,在水池旁、在空地,安靜地散了一會兒步。

我想,來吳哥寺看日出這回事,本身就充滿佛學的意味。日升月落,每天安靜地進行著,本來就不會驚動任何人。你看到,你看不到,太陽依舊在那裡,日月依舊日日如是的出現、落下。而日出會消逝,帝國會滅亡,人會死。我們活著,努力過好每一天,卻終究無法強求什麼,留住什麼。

旅行的當兒,人生中的流水帳,你選擇記住了什麼呢?有旅客記著被騙的經過,憤憤不平;有背包客記住人性的美好;有人記住了那些聽來的故事;有人記住了那些苦難;你選擇看到什麼?你又選擇記住了什麼?

我想,我沒有選擇看到什麼,沒有選擇記住什麼;而是那些一事一物,找上門來,讓我看見,讓我記住。

【飄泊靈魂之地】(The Land of Wandering Souls) 電影中,有那麼一幕:

「你認為富人還是窮人比較多享用美食的機會?」一個男人跟另一個男人說。
「窮人吧......富人每一餐都有太多顧慮......我們窮人啊,只要有得吃,就都是美味了......


紀錄片如是記下了那一代人的點滴。不知怎麼,我沒有活在他們當中,卻記得深刻,那些真實的對白。



(刊於Watch Critics 名錶論壇三月號)








Sunday, December 31, 2017

2017 年,走過的地方

2017年將盡,一如以往,就回望一下今年走過了那些路。

2月底,跑到三藩市去擺展覽。人生第一次在海外辦的大型活動,由聯絡contractor、花藝師、展覽場地的工作人員,各種各樣,幾乎就一個人把一切安排好。最麻煩大概是時差。那些展覽會前工作到凌晨二時的日子,咬咬牙,也就都過去了。

3月初,展覽完結,因利成便在三藩市走走逛逛。遊客要逛的漁人碼頭、三藩市金門大橋,都看過了。也到了MOMA 博物館,不大,展品也沒能讓人很觸動,最印象深刻的是展館裡偌大的玻璃窗,看出去就是繁華高樓;距離大玻璃窗十多二十步的距離去看,就是最美的風景,儘管身邊人潮紛擾,眼前的一方,卻是靜謐。也坐了火車到了著名的矽谷探望我在秘魯認識的印度裔朋友,這才發現矽谷的雲原來很美。三藩市我最想要看的,卻是那個與世隔絕的監獄島。無關上面曾經一度監禁過的重犯,就不過為了看一眼那個美國西岸的第一個燈塔。從燈塔看過去,一海之隔,就是世間的繁華與糜爛。

4月初,出差日本東京。剛好趕上了櫻花季。很多年沒有看過櫻花,這次就乘空檔看了上野公園的夜櫻,最後一天也到了井の頭恩賜公園看日櫻。

5月,再到東京,這次是人生中第二次的海外展覽會。這個需要安排的事情比較少,算是蠻輕鬆的。工作以外,乘著周末,也就順道去看了草間彌生的展覽。還有另一個關於巴別塔的展覽,也讓我在一個下雨天趕上了。巴別塔的展覽會有點可惜,只有日文。不過看看,也很滿足的。

5月中,出差星加坡。明明人家都已經譯名為新加坡了,我還是偏執地覺得,星加坡比較有南洋風味。晚上閒著沒事,就到了著名的Gardens by the Bay去看。很悶熱的夜晚,不過能夠出外走走,還是好的。

7月至8月,放大假,Costa Rica 三星期之旅。當了一星期的動物義工,跟樹懶觸手可及。我們沒有在救助小動物,那其實是救贖吧。因為文明,動物卻失落了家園。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那些睡大房、上下格床的日子,其實很青春。然後我們揹著背包繼續上路去。看過了火山與瀑布,走過了吊橋,玩過了人生中的第一次 ziplining,吃過了可可豆那種帶著乳酪酸甜的內衣,逛過了舉世聞名的 Manuel Antonio National Park,下雨天,沒有見著傳說中美麗的海灘。還有那對每天要來啄玻璃窗的巨嘴鳥,這麼近,那麼遠。騎過馬。坐過半小時的小型飛機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還有最後最後,摸黑看見了綠海龜下蛋,完美結束整個行程。當中幾多次被蟻追咬的痛,那些星星點點留在腳背的紅斑,都是回憶。

8月份,從哥斯達黎加回來後,就換了新工作。說新,也不是全新,也還是老本行。8月尾,跑了瑞士一趟見見新公司的同事,順便受訓。第一次來到日內瓦,日內瓦湖與那條擎天水柱,看過了,也就不過如此。剛好趕上夏末的天氣,暖中帶點微涼,很舒服。

9月中,來到星加坡辦活動,這次時間很趕,每天就在來往兩間酒店的路上消耗掉。

10月初,出差台灣兩天一夜,台北台中兩邊跑。

10月中,出差瑞士,日內瓦,Neuchatel, Tramelan,那些湖畔與山區,秋天的瑞士,由紅黃綠色組成。最美麗的天氣。

10月底11月初,出差大陸兩星期。上海、北京、天津、大連、瀋陽,飛機、高鐵混著,一路向北。秋天的天津,有一份似有若無的詩意。走在五大道,那些洋化的老房子,那份安寧,稍一失神,就會忘記自己身在大陸。

11月中,兩天一夜,快閃出差星加玻。因利乘便,逛了日光下的 Gardens by the Bay,圓滿了5月份只瞥見的那個夜色下的人工花園。

12月初,出差台北與台中。乘著周末,重遊誠品藝術區,來去匆匆,卻也總算放鬆了心神。我本來以為今年的工差,也就到此為止了。

沒想到,12月中,也就再快閃了一下台灣,一天之內,跑了高雄、台南、台中、桃園,是不要命了的行程。於是也就年終收爐了。

這一年,以聖誕節清晨飛到柬埔寨作結。四天三夜,第一晚參加了一個 food tour,導遊領著我們吃 street food,吃了人生中第一口鴨仔蛋與炸草蜢。之後兩天當然得逛吳哥窟,其實幾年前我就來過了,再訪,大廟前石雕下,人還是會被憾動著。這幾年間看過了很多風景,這次來,無故想起了墨西哥的 Palenque 遺址。也大概是因為,兩者都是在草坪上屹立著的石砌建築群。縱然這種比較很無謂,但我不得不說,吳哥窟還是我走過那麼多世界遺產之後,其中一個最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

2017年,不用回望,也知道是挺奔波勞碌的一年。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就決定每年要到一個未去過的地方,今年算是超額完成了。











Saturday, September 30, 2017

是旅遊,也是生活 .This is Travel. This is Life.

交通發達,似乎已經沒有不能到達的地方了?偏偏我們最缺的是時間。有人認為坐長途飛機很痛苦,我呢,即使只是坐經濟客位也毫不在乎。長途跋涉,就為了好好放空。能夠放下,才可以重新規劃未來的時間。

在全然陌生的環境下,總有一次又一次數不清的震撼。尤記得人生第一次踏足南美洲,飛機上傳來的西班牙語廣播,如此震撼;彷彿前前後後所有的蹉跎等待,都只是為了鋪陳這一下子的降落。飛機停好,跟旁邊不相識的秘魯人互相祝好,就分道揚鑣而去。機場大堂整個就是落後香港一大段距離,燈光昏暗,混亂、嘈吵,與街市無異。機場接機大堂、機場外面滿街都是招攬生意的計程車司機,一下子也分不清誰是合法經營,誰是混水摸魚的。時為晚上,我跳上約定好的計程車,就向旅館進發。像所有的大城市規劃,國際機場總是來得有點偏遠。機場一帶的民宅,在秘魯,都是廉價的平民房子,周邊治安也不算很好。還好已經過了會堵車的時間,只消半小時,就來到臨海的公路,海面黑黑的,什麼都看不到,但那就是傳說中的太平洋了。燈火點點,司機說,很快就到Miraflores區。我就住在Miraflores區的小旅館。


夜了,找平民美食去


安頓好,立刻跑出去覓食。太累又太餓,問hostel的人附近有什麼好吃的。於是來到這間走路約10分鐘的Glotons。 這是一間24小時營業的連鎖餐廳,吃的是傳統秘魯菜色。

我點了一瓶Inca Kola,要了一客Anticuchos de Corazón。Inca Kola是秘魯可樂,顏色是一種奇怪的黃色,打開瓶蓋就嗅到一陣濃烈的人工香氣。有人說那像口香糖的味道。我呷了第一口,分明就是假一點的玉泉忌廉梳打味。平常都不太嗜甜,不過,不知怎麼,卻把這瓶秘魯可樂喝光了。是為了記住秘魯的味道嗎?

不一會兒,我點的 anticuchos 上桌,是熱騰騰的烤肉串。我點的這一個是最傳統的燒牛心。吃下去就是濃濃的牛肉味,肉質還好,外面有點焦香,內裡是燒得剛剛好的嫩粉紅。有些部分比較生,吃起來有點腥,忽然想到內臟其實不應該吃生的,就有點倒胃口,也就放棄了。配菜有沙拉,就是中南美洲一帶常見的、用最簡單的生菜、胡蘿蔔絲拌一點沙拉醬的吃法。有兩片烤馬鈴薯,一段玉米。這裡的玉米比我們慣吃的大顆,胖胖的,厚厚的,大小就跟一塊指甲差不多。玉米的質地有點粉粉的,味道淡,但有玉米香。這就是我在秘魯利馬的第一個晚餐。


像個本地人般過日子


Miraflores 是新城區,新建的國際集團酒店雲集,大型商場,還有精緻的咖啡店、輕食店,走一圈,如果不是貫耳的西班牙文,大概會忘記自己身處秘魯。至於舊城區,盡是舊日西班牙佔領時期的老式建築,遊人多,治安也比較差。由於大家一直都說利馬治安很差,於是我一直非常小心翼翼,就怕遇上小偷與搶劫。例子一籮筐:為愛情跑到利馬居住的華人朋友,曾經在唐人街被搶過。又有旅居秘魯的香港朋友,與秘魯朋友通宵派對過後,遇上舉槍指嚇的劫匪。還有啊,工作認識的秘魯華裔同事,就誇口說自己好幾個朋友都是當小偷的(天啊,這是炫耀嗎?)

於是,我小心翼翼過每一天。

Mercado Surquillo 是朋友推薦我逛逛的街市。是的,逛街市最有「人味」了,不過同時間也讓人更要小心財物,畢竟太容易讓人一眼看穿自己不是本地人吧。街市很大,靠自然採光,有些位置比較暗。乾貨、濕貨應有盡有,還有便宜的小吃檔口。不知怎麼,這樣的環境下,竟然讓人想到小時候跟媽媽一起上菜市場的日子。是的,秘魯的街市,感覺很像香港那些沒有冷氣的老街市,是回憶中的舊街市,現在香港的街市都有冷氣了吧?

逛街市之外,要接觸當地人,看人間風景,最好的就是逛公園了。Parque Kennedy,又名 Parque Central,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周末中午,無所事事的大家都在這裡聚集、聊天,這裡也是一個貓天堂。貓在這裡睡懶覺、討吃、曬太陽,無憂無慮地把肚皮露出來。也看到雙眼流著綠色膿的貓,向一個男人討雪糕吃。公園外面,是賣複製畫的小販。路過,稍微放慢腳步,商販就會開始鼓如簧之舌。有天,晚上路經這個公園,發現大家都很喜歡貓,天涼了,就拾來紙皮給貓,貓躺在上面,可能會比較不覺得冷。


浮光掠影


如果旅行是為了遠離日復日的重複與規範,那麼,在旅途中去看人家日日如是的生活,又算什麼?我們既非當地人,看到的,經歷到的,都不過是浮光掠影。

秘魯是我第一個到訪的南美洲國家,之後以這裡為往返其他中南美洲國家之中轉站有之,因工作之便再訪有之,想來與這個國家還算有點緣份。揹著大背包、住小旅館來是為了旅遊,拖著行李箱、住酒店來是為了工作。第一次來時帶著滿滿的好奇心,還有少不了對治安不靖的忐忑;事隔數月再來是為了工作,竟然就帶著那種故地重遊的喜悅,連入境要填的表格、要回答的問題、以至機場的設施,都幾乎倒背如流。旁人還以為我已經在這裡住了下來,彷若回家似的熟悉感。

因為工作關係,在利馬,又認識了一些在當地居住或曾經常住利馬的華人。華人相聚,很奇怪的,都會要吃中餐。老式酒樓的佈置,侍客的是秘魯人,用西班牙語點菜,吃的是燒味,是小炒。當然也有海外中菜館常犯的毛病:多油與重味精。不過菜色的賣相算是挺忠於原著的。當天有足球賽事,於是坐在偏廳的我們,總是找不到侍應。原來全世界的侍應都一樣,跑馬踢波的日子,都一樣無心工作。

來旅遊的時候,當地朋友帶我上別有風味的、載滿歷史的館子,帶我吃街邊小販檔。來工作的時候,獲邀請到當地有名的 El Mercado 餐廳吃午飯。El Mercado是秘魯名廚Rafael Osterling開設的餐廳,旅遊的時候,一直想要試,最後卻安排不成的,想不到因工幹來了。我的工作,卻其實無關飲食。

一邊吃喝,一邊聊天,久居當地的秘魯華人,回憶起往事時,目光總是飄到好遠。說到那些年,在馬丘比丘的迷途;在動盪歲月裡,秘魯的營商環境,如何惡劣;我們用西班牙語來聊天,偶然面前這位長者會說起廣東話來,那種帶著舊日口音的廣東話。是的,秘魯其實有很多來自廣東的移民。秘魯的華人是一個不少的族群,要說,又要說到那些華工血淚史來。


是旅遊,也是生活




浪遊秘魯的時候,我見到她的破落與隨意,驚艷於她的自然美景、歷史遺跡;工幹秘魯的時候,我見到的卻是她的奮力發展,力爭上游,同時也惋惜她犧牲掉的清新空氣。我有時候會想,哪一個才比較接近真實的秘魯。又或者換個方式說,哪一個才更接近眾人心中的秘魯?

兩次到利馬的時間都錯過了夏天,一次是6月來到,一次是9月,都是要穿上長袖外套的時節。秘魯朋友總是一臉惋惜說,你要在夏天來利馬啊,這樣才可以跳到太平洋游泳去。嗯,我其實都不會游泳。但是沒有看過夏天的利馬,沒有跳進過太平洋,怎麼想都好像有點可惜。利馬的夏天,也就是香港的冬天。好了,既然總是來得不是時候,也就算給自己一個藉口,找個夏天回去吧。大概身中重度旅遊毒的患者,都是這種思路模式的吧?

隻身出遊,偶然途中會遇上有趣的人與事,會讓人有想再回去的念頭。就回去看看那車水馬龍。就回去看看那山、那海。就回去碰碰那些擦肩而過的人。就回去假裝活在當地。

旅遊與生活的記憶,是這樣連結著。


(刊於 9 月號Watch Critics 名錶論壇)







Monday, July 17, 2017

Amazon Rainforest in 7 days 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當七天野人

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與世隔絕,覆蓋多過國家,包括秘魯、巴西、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八個國家,貫穿其中的,就是亞馬遜河。亞馬遜河流域,生機盎然,是動植物學家的寶庫,因為在雨林中一公頃的土地,物種的多樣化已遠遠超過歐洲。巴西在八個國家中,所佔的熱帶雨林面積最廣,不過旅費也最貴,而我也沒有打算到巴西去,就決定從秘魯進入亞馬遜。

從秘魯進入亞馬遜熱帶雨林,一般可以由三個地方進入,分別是Iquitos、Puerto Maldonado 以及 Manu National Park。Iquitos 我覺得觀光的味道最濃,而且地點與我的行程不符;Puerto Maldonado 與 Manu National Park 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Manu National Park 的部份,於是在抵達Cusco (庫斯科)之後,就著手挑選合適的導覽團。Manu National Park 佔地20,000平方公里,分為三部份,包括佔公園範圍80%的 zona natural,這個部份基本只對獲授權人士開放;另外一個區域,是zona reservada,這個範圍內可以作受約束的學術研究與旅遊業;至於最後要說的部份,就是位於國家公園的東南部份的 zona cultural ,大部份遊客都會進入這部份的國家公園範圍。一般來說,如果時間不多,遊客會挑選五天的行程,進入到的部份就是這個zona cultural 。如果想看得更深入,就要預留多點時間,例如參加七天團,才可以進入zona reservada部份,而進入這部份更需要先持有有效黃熱病針紙。對了,進入亞馬遜熱帶雨林,都需要由合資格的導遊帶領,是不可以自由行的啊,這個除了是為了保護雨林的環境,同時也是為著遊客的安全呢,畢竟偌大的雨林,無奇不有!

在Cusco ,有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可以幫遊客安排亞馬遜導賞團,而且一般都會以導遊是亞馬遜土生來作招徠,費用由數百美金都二、三千元美金不等。比較過幾間旅行社的行程,老實說都大同小異,其實最重要都是負責帶你的導遊,還有是心態。我比較喜歡對大自然干擾最少的生態團,不需要豪華的住宿(熱帶雨林中也其實沒有奢華可言),最後挑選了一間價錢合理,口碑不俗的旅行社Pantiacolla,參加的是七天團,團費大約是一千多美元,一日三餐、乾淨食水、全程交通都包含了,然後我就抱著對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一份未知而期待著行程的來臨。


摸黑出發


行程第一天,摸黑於清晨時份由Cusco 坐旅遊巴出發,穿越安第斯山。8小時的車程,會先在富殖民地色彩的Paucartambo 村落停車參觀。Paucartambo很寧靜,不過聽說每年在Virgen del Carman festival 時就會擠滿了遊人。

行程繼續,一路上走走停停,沿公路行至Manu Biosphere 的最高點 (達4,000米高的山頭),然後慢慢往下到達 cloud forest 。我的森林初體驗:在林中隱蔽角落,偷看美麗的cock-of-the-rock雄鳥表演跳求偶舞!夜晚入住林中簡約的小屋,要開始習慣早睡早起,節約能源,蟲聲為伴的生活了。由於早起又車程長,加上要適應炎熱潮濕的氣候,實在累垮了,沒有任何不適應,不一會兒就入睡了。噢,忘了說,跟我同團的,是一個印度男與德國男,加上土著女導遊,一行四人成為這七天最緊密的隊友。

第二天,清晨時份草草吃過早餐,就由一千多米高的Cloud Forest 坐小旅遊巴進入熱帶低地去。車子在小村落Atalaya停下,我們在這裡換乘電池驅動的小船, 正式踏進Manu River。船程大約5小時,由 Alto Madre de Dios River 航行到 Boca Manu 去。行程中途滙合參加九天團的團友與導遊,一起探索亞馬遜河去。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熱帶雨林中過夜,晚上是一片絕對的黑暗。印象最深刻的是從睡房走向吃飯的地點的一段路,周圍是很吵很吵的蟲聲,是無邊的黑暗。亮著手電筒找路,飛蟲都聚集在光源上。我其實對飛蟲感到有點厭煩,關上電筒又覺得路太黑,怕一腳不知踏上什麼去。那段路我覺得很漫長,很孤獨;後來聽到了團友們的人聲,我忽然有文明多好、人聲多好的感歎!飯後,到空曠的地方走走,我習慣性地抬頭看天,在雨林中,潮濕雲厚,能夠看到的星星不多。突然一道閃電劃破長空,很低很近很光亮。團友說,我們看閃電去!於是我又亮著我的手電筒,大踏步探險去。一邊走一邊聊,我跟團友說,這是我第一次在絕對的黑暗中生活。不來到這裡,不知道原來黑暗中帶著的未知,如此讓人恐懼。團友說,把電筒關上吧,眼睛能夠適應黑暗。我有點猶豫,最終還是咬咬牙,把電筒關上,在原地站了一會兒,再開步走。害怕的時候,再亮著電筒,感覺可以了,又把電筒關上。開開關關,走走停停;學習擁抱黑暗,是我的人生課題。


原始生活


第三天,清晨四時多吃早餐,五時天剛亮就要開船去。這天會開六小時的船,駛進行程重點,zona reservada部份去。這一次,會在這裡待上兩天,到訪兩個湖泊:Lake Salvador 與 Lake Otorongo,會深入林中探秘,尋找湖中的caiman 鱷魚 (短吻鱷之一),幸運的話,也會在湖上遇上瀕危的 giant otters (大水獺)家庭;爬上高四十米的巨樹,俯瞰整個熱帶雨林⋯⋯光聽導遊說說行程,就教人滿心期待。午餐後,就跟著導遊出發,一直由下午三時走到晚上七時多才回到營地,人幾乎虛脫。在雨林中,夜色好像來得特別早,我們一行數人,由船夫輕輕撐著艇,拼息在湖中尋找caiman 鱷魚的綜影。我們盡量不動聲色,習慣夜行的導遊一眼關七,不一會兒就找到目標物。我們城市人實在不慣在黑暗中行動,不過只要用電筒往鱷魚的藏身地一照,就看到一雙雙在黑暗裡閃爍的紅眼睛。鱷魚一動不動,似乎對我們的打擾不以為然。當然我們也只是稍稍亮了一亮電筒,盡量對野生動物不作打擾。我們輕聲說話,也盡量不作大動作,氣氛好緊張。我不會游泳,在艇上不禁想,掉下去會怎麼辦。我也實在無法幻想自己一個人流落亞馬遜熱帶雨林。看過鱷魚,我們一行人在林中緩緩走回營地。我們像行軍一樣,前後包抄分別是導遊與船夫,團友走在中間以保安全。我們一路上走走停停,遇到有趣的東西,例如大蜘蛛呀罕見的大蝴蝶呀之類,就會停下來看個夠。有時候林中會傳來奇怪的聲音,導遊都會示意我們閉嘴,然後她會仔細聆聽。聽什麼?怕是有 jaguar呀!

可能有了之前的經驗,也可能是因為有同伴的關係,我好像稍稍克服了在晚上活動的懼怕感。之前兩天一直興幸沒有遇上四腳蛇(壁虎),來到森林深處,我終於跟宿敵遇過正著!洗澡的時候,一條四腳蛇就在不遠處,我一邊洗澡,一邊瞪著牠;河水不犯井水,我總算以生平最快的速度洗澡,然後安全離開浴室。啊,對了,森林中是沒有熱水浴的,也不要奢望有很好的水壓;有乾淨的水源沐浴,已經很好了。在雨林,一切得來不易,淋浴的水,是把雨水收集,經過濾成乾淨的水源來讓我們這班遊人享用的。很慶幸團裡沒有負能量的人要抱怨這抱怨那,彷彿大家都做好在絕景求生的準備般!晚上住的地點是簡陋的camping site,還有環迴立體聲的蟲聲伴我入眠。聽著蟲聲、風聲,睡在簡陋的木床上,有一刻錯覺自己是幕天席地而睡。經過一天的活動,人其實累得沒有任何不適應,倒頭便沉沉睡去了。


動物星球


第四天,由於不用遠行,早餐的供應時間推遲到早上七時,終於不用摸黑起床。早餐後,大家一起坐現代版木栰到湖中央去,希望可以看到 giant otters 家庭。烈日當空,我們雖然戴著太陽帽,塗了防曬,還是熱得很難受。由於giant otters 有很靈的嗅覺,這天我們都不可以塗蚊怕水,因為只要風吹過,氣味就會被牠們發現了!牠們的聽覺也同樣很靈敏,所以我們都不太說話,只是安靜坐著,用望遠鏡好好觀察湖上的動靜。總算皇天不負有心人,giant otters 就在我們面前出現了!說是面前,也其實有好一段距離,不過透過望遠鏡,真的看很很清楚呢!牠們活躍地在湖中穿梭,還發出很尖銳的叫聲來互相溝通呢!這是我最此行最想親眼目睹的動物,總算還了心願!午飯過後,導遊從林中拾到幾個果子,不是用來吃的,而是讓我們把果子搗爛,把汁液塗到皮膚上去。汁液本來無色無味,塗到皮膚上一會兒後,就會慢慢變成深藍色。據說有驅蚊防蟲之效。於是我們一個個像阿凡達星人,一身藍色,下午繼續探索森林中的不同部份。雨林裡的樹木很高,一邊走一邊留神四周的環境,就會看見不同種類的猴子在樹叢間嬉鬧!


第五天,在繞著Lake Salvador 的雨林走走,就要收拾行裝,返回Manu 河上。花了大半天在船上,我們來到一個叫 Blanquillo的地方。這裡有一個四十米高的高台,是依著一棵老樹而建的,走到高台上去,就可以俯瞰整個熱帶雨林!我們在高台上往下望,只見無盡的樹海,身邊是揮之不去的小蚊。在高台上看著這片樹海休息,期待日落的到來。時間在這一刻,終於靜止不動。

第六天,天一亮就出發,看行程的另一個重點項目:clay licking。好了,不是看人吃泥啦,是看金剛鸚鵡吃泥。記得小時候曾經看過明珠台的生態記錄片,說住在林中的動物,往往因為林中的食物含有毒素,所以動物們定時會找解藥吃去。金剛鸚鵡日常吃的食物中,也有毒素會積聚體內,於是牠們會飛到這一個峭壁,吃那種獨特的泥土作為解藥。我們來到觀鳥屋,導遊忙著架置望遠鏡,我們就忙著吃簡便的早餐去。看了半天鳥吃泥,大家都心滿意足地離開鳥屋。往回走的時候,就在草叢中看到一隻成年 tapir 的屍體,不一會兒牠就要成為其他動物的糧食了。一條生命的消亡,卻也同時滋養著其他的生命,彷彿以另一種不息,循環往復地生存著。

然後一路上我們問到導遊,附近有沒有機會看到樹懶呢?導遊說,不保證看到,但我們可以找找看!找樹懶的當兒,導遊當然又發現到不少有趣的動物,連忙提醒我們用望遠鏡去觀察。走到幾乎差不多想要放棄了,竟然就真的讓我們找到樹懶了!是三趾樹懶,在樹上很高的地方睡懶覺!導遊在樹下架設好望遠鏡,調整好距離,就讓我們一個個排隊看樹懶去。我們看樹懶,樹懶卻對我們毫不感興趣,也沒有嫌棄我們打擾牠午睡。

第七天的行程,基本就是在船上度過了。行程尾聲,終於讓我們遇上壞天氣。在船上看著一大片雨雲迫近;雨開始下得綿密,風吹得很猛,河水有點洶湧⋯⋯雨水把我們打得衣衫盡濕,船終於靠岸⋯⋯這也意味著我們的雨林之旅到達尾聲,之後就是坐幾小時的旅遊巴返回Cusco市區去。


樂活當下


這個亞馬遜熱帶雨林之旅,回望,坦白說,那些動物啊、植物啊,名字能逐一再數出來的不多(動物還好,植物真的很困難),不過,我又不是要當動植物學家,名字記得牢當然好,記不住,其實也沒關係,又不是要跟人比拼看最多的動物!在河道上偶然會見到浮浮沉沉的樹幹。導遊說那都是自然掉落,沖到河上,之後會由 National Natural Resources Institute 與Boca Manu Craftsmen Association 合作,收集這些樹幹,用來造木船;藉此希望達到保育亞馬遜與持續發展的方針。

很滿意自己參加的這一個旅行團,喜歡導遊對大自然抱著的虔誠態度,不會為了取悅遊客,而隨意把野生動物拿到手中把玩;喜歡隨團的廚師,竟然可以讓我們三餐不缺之餘,還弄出簡單而美味的菜餚。喜歡大家一直很努力地愛惜這個雨林、這個地球。喜歡我的團友們,我們都來自城市,來自不同的背景,我們不一定都有野外求生的常識,但都有互相扶持的準備。

在城市住久了,有時候我們會忘記大自然的存在。團友在雨中問:「你有多久沒有淋過雨了?雨不大,我們來好好享受雨水打在身上的感覺吧!」從此我記住了下雨不一定要急著撐開傘。




(部份照片由團友Balaji 提供)









Monday, March 20, 2017

春光乍洩阿根廷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顏色,阿根廷,我覺得應該是那種黃渾的、老舊菲林照片的顏色。輪廓開始化掉,風景、人物介乎於清晰與模糊之間;照片經過歲月,開始變得黏黏的,似乎對過去戀棧不已,卻又顯得無能為力⋯⋯阿根廷,就是帶著這一種風貌。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這個地方的西班牙語,解作好空氣、氣味宜人。可能是對的,不過都是過去的事了。古蹟很多,來這裡,也難免讓人想起貝隆夫人的故事。看過好幾齣阿根廷電影,劇情難免都觸及這個國家或長或短的不同混亂時期,然後電影都因此帶一抹憂鬱色彩。








Tuesday, March 14, 2017

清邁與清萊・靜謐之美


說的是去年7月才開幕的 MAIIAM Contemporary Art Museum。位於清邁的市郊Sankampang,坐的士,就大概半小時到四十五分鐘的時間,車費約四百泰銖左右,也可以坐較便宜的雙條車前往。坐上的士,司機不停推介沿途的景點,如絲綢廠、手工藝品、雕塑專門店之類,說是有很好的品質云云。反正就是順路去看看呀,司機是這麼說的。我們連連推辭,說是沒有興趣。司機還是興致勃勃的介紹,我們忍不住說,其實,想要看MAIIAM Contemporary Art Museum的人,就是跟喜歡看絲綢廠的人不同的呀。司機保持泰國人的好禮貌,笑笑,也不知道有沒有聽懂我們的意思。

離開清邁市區之後,一路上就是那些塵土飛揚的路,沿途也沒有什麼風景好看,正如司機大嬸所說,就是賣絲綢呀、手工藝品呀之類的地方,反正就像是會有一車車旅行團下車購物的中途站似的荒蕪地方。

MAIIAM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前身是佔地3,000平方米的倉庫,獲 Jean Michel Beurdeley 與家人發起興建這個私人美術館,專門展出泰國當代藝術品。翻查資料,才發現原來美術館的命名也挺別出心裁。MAIIAM這個字,「Mai」在清邁意思是「新城市」,而「IAM」是紀念發起人家族成員當中,其中一位長輩Chao Chom Iam 是備受泰國人民敬重、帶領泰國走向現代化的泰皇Rama五世的妻妾。這個雙重意義引申到MAIIAM美術館就有「brand new」的意思。美術館成人入場門票150泰銖,很便宜。當時正在展出的是「The Timeless Present Moment by Kamin Lertchaiprasert」,我就是在網上看到這個展覽主題,看到這個博物館的外觀,就覺得不能錯過。

(全文可點擊圖片閱讀;刊於明錶Ming Watch 二月號)

Mi articulo sobre Tailandia que se ha publicado en Ming Watch, una revista de Hong Kong. Pues, Tailandia tiene su especialidad. El arte, el ambiente, la gente, todos.







Monday, January 16, 2017

沙漠・外星人・雞湯麵


執筆行文,時為11月,由於APEC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關係,電視每天都播出關於秘魯的消息,讓我從新認識這個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地方。那些舉行會議的建築如此時尚新穎,跟我們作為一名旅客所認識的秘魯是如此不同(一提秘魯,大部份人都只會想到馬丘比丘)。當然秘魯利馬除了舊城區充滿殖民特色建築,其他區域也有不少新建設,就如臨海的 Miraflores 地區,就既時尚又清潔。大型商場、文青咖啡店、連鎖酒店集團,你想像到的,都有。很多朋友都以為南美洲很落後,想獨遊又害怕。我多麼想說,就由秘魯開始吧。秘魯旅遊業發展的完善,出乎我們想像。

很想要推介一下秘魯的這間旅遊服務公司。不是打廣告,Peru Hop 的確很適合喜歡坐巴士旅遊又懶於詳細計劃行程的旅客。又或者,你想享受跟旅行團的方便與團體優惠,又想要一定的自由度,Peru Hop 也是不錯的選擇。我呢,其實是在 hostel 見到這間公司的宣傳單張,問過人,也上網查了一下,評價還不錯,就跑到人家辦公室去了解詳情,然後乖乖付款。

Peru Hop 這間公司,專營秘魯的旅遊路線,提供hop on hop off 服務。顧名思義,買了這間公司巴士證的朋友,可以按自己喜好,在固定的地點上、下車(hop on 、hop off),穿州過省式遊山玩水。玩夠了,只要選好時間,跟公司預約好,就可以跳上巴士,繼續行程。所謂的巴士就是大旅遊巴,有空調,座位算舒適,車子也算新且清潔,作為長途旅遊的交通工具,乾淨的洗手間也少不得(不過很細小就是)。Peru Hop有固定的行走路線,涵蓋旅客必到的區域如Arequipa、Puno、Cusco等(視乎你選用哪一種package)。隨車有一名導遊,會說西班牙語及英語,在車上會先簡介一下景點,所以即使你是一個毫無準備的旅客,遊覽秘魯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導遊同時可以用優惠價幫參加者訂旅館(一般都是hostel,價值比較經濟實惠,有獨立房間或混合式大房,價格不同,悉隨尊便)。當然你也可以自己預訂旅館,導遊還可以安排在合適的地方讓你下車,省卻中間再要找的士或專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煩惱。如果害怕人生路不熟,又不想太操勞安排這安排那,我會建議選用這種集巴士與旅遊服務於一身的公司。

也不要以為這種hop on hop off 式旅遊模式,只有刻苦的背包客參與。老實說,這種形式的交通與旅遊服務,是比直接坐巴士到目的地要貴,不過我覺得相對比坐公共巴士(特別是夜車)安全就是。個人觀察,同車的人還真是各個年齡層都有,不怕認識不到新朋友。

(刊於名錶論壇1月號,全文可點擊圖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