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我的第二次墨西哥之旅。
9月29日
晚機抵達墨西哥城
9月30日
Teotihuacán 金字塔遺址一天遊
10月1日
遊覽墨西哥城
10月2日
從墨西哥城坐公車到 Guanajuato
遊覽 Guanajuato
10月3日
遊覽 Guanajuato
坐公車出發到Oaxaca
10月4日
大清早抵達Oaxaca
10月4至6日
遊覽Oaxaca 及周邊 (Monte Alban, El Tule)
10月6日
離開Oaxaca,坐公車出發到 Palenque
10月7日
早上抵達 Palenque
遊覽 Palenque 市內
10月8日
遊覽 Palenque 遺址
夜車離開Palenque
10月9日
早上抵達Tulum
遊覽Tulum
10月10日
Chichen Itzá 馬雅遺址一天遊
10月11日
從 Tulum 坐公車到 Playa de Carmen,轉渡輪到 Cozumel
Cozumel 一天遊
返回Tulum,夜車到 Mérida
夜宿Mérida機場
10月12日
從Mérida飛抵墨西哥市,遊覽 Xochimilco
10月13日
早機離開墨西哥
後記:
同行朋友第一次到墨西哥,所以部份行程與第一次重複;不過由於遺址太過震撼,重複仍無損觀賞價值 :)
Palenque 市內沒有什麼好看,市郊的遺跡才是重點
兩個女生,乘坐夜車,感覺沒有不便;如果在車上不容易睡好,最好選較前的座位,因為車上的洗手間一般在公車最後方,較多人出入;部份會有異味。
Wednesday, May 7, 2014
2012年墨西哥之旅日程
前後踏足墨西哥兩次,值得逛的地方仍然未看夠。大概將來有機會還是會再去的。在這裡粗略記一下當時的行程安排,好讓後來者作個參考也好。
第一次墨西哥之旅,始於2012年1月。
1月13日
離開香港,坐的是加拿大航空
1月14日
下午抵達墨西哥,遊覽墨西哥城
1月15日
遊覽墨西哥城
1月16日
Teotihuacán 金字塔遺址一天遊 (距離墨西哥城約一小時公車車程)
1月17日
從墨西哥城出發到 Puebla
遊覽Puebla,中午坐小巴士到Cholula看金字塔
從Cholula坐小巴士回到 Puebla
1月18日
遊覽Puebla
從Puebla回到墨西哥城
1月19日
坐飛機到 Guadalajara
遊覽Guadalajara
1月20日
參加當地旅行團到Tequila
參觀Tequila 酒廠
1月21日
遊覽 Guadalajara
從Guadalajara 回到墨西哥城
1月22日
Tepoztlán 一天遊
1月23日
坐飛機到Cancun
從Cancun坐公車到 Playa del Carmen
從Playa del Carmen 坐公車到Tulum
遊覽 Tulum
1月24日
從Tulum坐公車到Chichen Itzá
Chichen Itzá 馬雅遺址一天遊
從Chichen Itzá 坐公車到 Mérida
夜遊及住宿 Mérida
1月25日
從 Mérida 坐公車到Campeche
Campeche殖民地建築一天遊
夜宿Mérida
1月26日
從Mérida返回Cancun,回墨西哥城
1月27日
離開墨西哥
後記:
故意不經美國入境,免除辦入境美國的簽證麻煩
經加拿大入境,持特區護照免簽證
因為想要參觀Tequila酒廠,所以必須先停Guadalajara。如果沒有特別想要看酒廠,我覺得Guadalajara可以不用特別去。
墨西哥城住宿當地朋友家,其餘地方入住網上預訂的廉價旅館。
基於當時的治安理由 (發生比較多的夜車劫案,所以最後選擇多付錢坐內陸機。當時坐的是比較有規模的Volaris)
一個人出遊,現金分散藏在不同地方,以策安全。
第一次墨西哥之旅,始於2012年1月。
1月13日
離開香港,坐的是加拿大航空
1月14日
下午抵達墨西哥,遊覽墨西哥城
1月15日
遊覽墨西哥城
1月16日
Teotihuacán 金字塔遺址一天遊 (距離墨西哥城約一小時公車車程)
1月17日
從墨西哥城出發到 Puebla
遊覽Puebla,中午坐小巴士到Cholula看金字塔
從Cholula坐小巴士回到 Puebla
1月18日
遊覽Puebla
從Puebla回到墨西哥城
1月19日
坐飛機到 Guadalajara
遊覽Guadalajara
1月20日
參加當地旅行團到Tequila
參觀Tequila 酒廠
1月21日
遊覽 Guadalajara
從Guadalajara 回到墨西哥城
1月22日
Tepoztlán 一天遊
1月23日
坐飛機到Cancun
從Cancun坐公車到 Playa del Carmen
從Playa del Carmen 坐公車到Tulum
遊覽 Tulum
1月24日
從Tulum坐公車到Chichen Itzá
Chichen Itzá 馬雅遺址一天遊
從Chichen Itzá 坐公車到 Mérida
夜遊及住宿 Mérida
1月25日
從 Mérida 坐公車到Campeche
Campeche殖民地建築一天遊
夜宿Mérida
1月26日
從Mérida返回Cancun,回墨西哥城
1月27日
離開墨西哥
後記:
故意不經美國入境,免除辦入境美國的簽證麻煩
經加拿大入境,持特區護照免簽證
因為想要參觀Tequila酒廠,所以必須先停Guadalajara。如果沒有特別想要看酒廠,我覺得Guadalajara可以不用特別去。
墨西哥城住宿當地朋友家,其餘地方入住網上預訂的廉價旅館。
基於當時的治安理由 (發生比較多的夜車劫案,所以最後選擇多付錢坐內陸機。當時坐的是比較有規模的Volaris)
一個人出遊,現金分散藏在不同地方,以策安全。
Thursday, May 1, 2014
人仔煲
廣東人生了小孩,都習慣要煲薑醋。煲薑醋,不可以用銻煲、鋁煲等,要用傳統的瓦煲。
我從來不知道,煲薑醋的煲,原來有個名字,叫「人仔煲」。沒有人知道名字的起源,我猜,大概是因為,煲的大小,剛剛好放得下一個剛出生的「人仔」 (嬰孩)?
人仔煲,其實就是一種高身的傳統瓦煲。
我家也有一個人仔煲,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
人仔煲是我外婆一直保存下來的,聽說,我那些舅舅呀阿姨呀,出生的時候,外婆就是用這個煲來煲薑醋的。後來,舅舅生了孩子,又用這個人仔煲來煲薑醋。來到我們這一輩,我的表哥生了兩個小娃,也是用這個煲來煲薑醋的。就這樣,人仔煲一直在家族流傳著,誰家生了小孩要煲薑醋,外婆就把人仔煲分派給那個家庭。現在,人仔煲落在我媽手上,因為我弟也添了一個娃兒。可惜人仔煲已經有了幾道裂縫,不能用了。媽說是因為現在的人都用煤氣了,火力太猛,瓦煲承受不了;他們從前用的是火水爐呢。
裂了的煲,大概就跟一個破水缸一樣,已經沒有用了。我媽卻把煲留著,口裡說要讓我們看一眼,然後就要把它丟了;心裡,我猜還是不捨吧?聽了這個人仔煲的歷史,我跟媽說,就把它留著吧,可能有辦法修好它呢?!都保存了這麼些年。
生於大家族,但是對於家族傳承,從來沒有什麼想法。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仔煲的存在,突然覺得,有一件東西,能夠一代一代流傳下去,也是一件滿有意義的事。不要說什麼家傳之寶,也用不著把事情美化成什麼把祝福代代相傳;從前的人經濟不寬裕,惜物,是自然不過的事。我相信節儉,是外婆最初的想法。就這樣,一個富有重量又佔地方又不會常常用到的人仔煲,就這樣保存了五十多年。
我覺得,這樣子的堅持,也算是一種浪漫。
能夠五十年不變的事物,畢竟太少。我希望,來到我們這一代,能夠用力去保存一點什麼,不管是有形的,或無形的。
我從來不知道,煲薑醋的煲,原來有個名字,叫「人仔煲」。沒有人知道名字的起源,我猜,大概是因為,煲的大小,剛剛好放得下一個剛出生的「人仔」 (嬰孩)?
人仔煲,其實就是一種高身的傳統瓦煲。
我家也有一個人仔煲,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
摺凳、小板凳與人仔煲 |
裂了的煲,大概就跟一個破水缸一樣,已經沒有用了。我媽卻把煲留著,口裡說要讓我們看一眼,然後就要把它丟了;心裡,我猜還是不捨吧?聽了這個人仔煲的歷史,我跟媽說,就把它留著吧,可能有辦法修好它呢?!都保存了這麼些年。
生於大家族,但是對於家族傳承,從來沒有什麼想法。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仔煲的存在,突然覺得,有一件東西,能夠一代一代流傳下去,也是一件滿有意義的事。不要說什麼家傳之寶,也用不著把事情美化成什麼把祝福代代相傳;從前的人經濟不寬裕,惜物,是自然不過的事。我相信節儉,是外婆最初的想法。就這樣,一個富有重量又佔地方又不會常常用到的人仔煲,就這樣保存了五十多年。
我覺得,這樣子的堅持,也算是一種浪漫。
能夠五十年不變的事物,畢竟太少。我希望,來到我們這一代,能夠用力去保存一點什麼,不管是有形的,或無形的。
Sunday, April 27, 2014
四月北京
因為工作,在北京待了四天。感覺像一世紀般長。
工作完了,周六早上,在酒店吃著早餐,看著窗外的陽光,想到昨夜忽然的大雨連連,腦內只是掠過「煙消雲散」與「雲淡風輕」兩個詞。大概這就總結了這個四天之旅。
王府井希爾頓酒店的大床依然舒服,只是每次都是來去匆匆,睡覺的時間也總是很少,畢竟是來工作的,對於這張大床,每次離開,都有一點不捨,睡得不夠啊!
起床後處理了一點公事,就離開了。
跟當地的朋友吃過中飯,出發尋找我在網上找到的一個書店+咖啡店。來到,才發現,書店沒有了,名字沒有改,只是店只單純經營著咖啡店的生意。也無所謂,反正看著小店的裝潢還算舒服,就坐下喝杯咖啡。跟朋友說,這跟我們在麗江那邊見過的咖啡店,風格很相似。店內播著治癒系的音樂,木造的傢具,布藝裝飾,一個小小的庭園,午後在陽光下,讀本小書,還算不錯的。朋友說,屋子也像傳統的四合院建築,就是左右兩邊本來應該各自有個房間,卻欠了其中一面。
跟店內的員工說起,才知道改為單純的咖啡店,是新近幾個月的事。感覺還是有點可惜,畢竟本來算是有點特色的店 (專賣電影、音樂碟片跟書本,兼營咖啡店);朋友說,由此可見書店經營之難(關於老店的風光,可在這裡參考)。問到店員,附近還有沒有有特色的書店,他人也老實,就說有特色的店倒沒有,店旁倒是有家書店,書的種類可多著呢。
於是我們來到那家在咖啡店旁的書店。跟朋友站在店外,朋友說,這大概跟你想像中的店很不一樣。是的,店破破落落的,書倒是堆積如山。一頭鑽進去,書店賣著的也不知是二三手(或更多)的書了;有些書很破舊,都套上了透明膠袋好好保存著;有原始的翻版書 (書紙看得出來是影印用的白紙,書皮是嬰兒藍,書面就用鉛筆寫著書名等資料),書倒是釘裝得很牢固,大概窮學生當年是打算一代一代的把書留存下去?
書的種類很多也很豐富。我其實無意找什麼書,只是隨便亂翻。書以中文為主,也有小部份韓語、俄語書籍。作為一間二手書店,光線倒是蠻充裕的,也沒有奇怪的陳舊氣味。看著店內書架子被壓得彎彎的,就知道知識的重量。店的名字叫前流書店,詳情可在這裡找到。
站在胡同內,繼續有不知從哪裡飄來的楊樹絮,白花花的,朋友說,再過一陣子,就沒有了。我只笑說,春天的北京,不適合我;這些小白絮,害我鼻子一直癢癢的。
來過北京幾次,一直沒有機會參觀北大、清華等;這次反正順路,朋友一路開車打算讓我在清華看一下,只是一路上車堵得厲害,最後連飛機也錯過了(來不及在飛機起飛前一小時到達,錯過了託運行李的時間) 。還好在機場總算把機票改了,也沒有需要多付額外的費用,算是延續我這次行程的好運氣。
工作完了,周六早上,在酒店吃著早餐,看著窗外的陽光,想到昨夜忽然的大雨連連,腦內只是掠過「煙消雲散」與「雲淡風輕」兩個詞。大概這就總結了這個四天之旅。
王府井希爾頓酒店的大床依然舒服,只是每次都是來去匆匆,睡覺的時間也總是很少,畢竟是來工作的,對於這張大床,每次離開,都有一點不捨,睡得不夠啊!
起床後處理了一點公事,就離開了。
藍羊書坊的痕跡,落在牆上 |
跟店內的員工說起,才知道改為單純的咖啡店,是新近幾個月的事。感覺還是有點可惜,畢竟本來算是有點特色的店 (專賣電影、音樂碟片跟書本,兼營咖啡店);朋友說,由此可見書店經營之難(關於老店的風光,可在這裡參考)。問到店員,附近還有沒有有特色的書店,他人也老實,就說有特色的店倒沒有,店旁倒是有家書店,書的種類可多著呢。
在書海中,這個大概是店主的男人,專心地讀著書 |
書的種類很多也很豐富。我其實無意找什麼書,只是隨便亂翻。書以中文為主,也有小部份韓語、俄語書籍。作為一間二手書店,光線倒是蠻充裕的,也沒有奇怪的陳舊氣味。看著店內書架子被壓得彎彎的,就知道知識的重量。店的名字叫前流書店,詳情可在這裡找到。
站在胡同內,繼續有不知從哪裡飄來的楊樹絮,白花花的,朋友說,再過一陣子,就沒有了。我只笑說,春天的北京,不適合我;這些小白絮,害我鼻子一直癢癢的。
來過北京幾次,一直沒有機會參觀北大、清華等;這次反正順路,朋友一路開車打算讓我在清華看一下,只是一路上車堵得厲害,最後連飛機也錯過了(來不及在飛機起飛前一小時到達,錯過了託運行李的時間) 。還好在機場總算把機票改了,也沒有需要多付額外的費用,算是延續我這次行程的好運氣。
Sunday, April 13, 2014
阿姆斯特丹 - 戲院篇
亂步阿姆斯特丹,遇見幾個戲院,都是在舊建築裡活得好好的。
第一天遇見 De Baile,適逄當地正舉行亞洲電影節,當天是開幕酒會。由於沒有很想要觀看的亞洲電影,於是我們只是隨便逛了一下。戲院連著一個小小的餐廳,氣氛還算不錯。
繼續在街上亂走,遇上 Film Theatre De Uitkijk,回家查資料,發現戲院早於1929 年開幕,而它所在的建築,則建於1902年。老房子看起來窄窄的,不知裡面又是怎樣的光景?
真正的觀影體驗,是在 The Movies。沒有賣弄的名字,就一本正經地告訴你,這裡是看戲的地方。當地的朋友告訴我,這是阿姆斯特丹最古老的戲院,始創於1912年。
當天晚上,坐在他的單車尾,一路走來我都沒有辨清方向,穿過一些雅致的地段,聊著天,忽爾就到了。街上黑黑的,戲院的招牌反影著黃暈的燈光。售票處沿用古老的方式,在資料板上手寫著戲院正上映什麼電影。我們來到戲院的時候,大概還有15分鐘,戲就要開始了。座位不很好,要坐到頭一、二行的位置。朋友於是說,先不用急,我們再多等一會兒再買票吧,稍後或許有人會取消訂票,我們就可以拿到較後的位置。我為此而覺得驚訝。竟然可以先預訂,後取消?我們在香港,訂了的戲票,可是絕不能取消的呢!最後,我們獲得了第五行的座位,很不錯呀。
戲院大堂不大,一整個就是保留著深棕色的木材建築,過了售票處,走廊盡頭就是戲院,左邊是一個餐廳與小酒吧,讓人在等候的時候,可以先喝一杯,聊聊天。走進戲院內,銀幕很大,兩旁是仿古老劇院的陳設。我們看的是 Wes Anderson 的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布達佩斯大酒店),怎麼說呢,這間古老的戲院,我覺得根本是為放映 Wes Anderson 的戲而設的。戲院的女洗手間內,保留著一個已經不再使用的洗手盆,一整個就安放在木造的櫃子上,據說整個就是跟戲院一樣老,活脫脫就是歷史文物陳列展吧!看完戲,我們就賴在戲院旁附設的酒吧,喝著啤酒聊聊天。
再有機會到阿姆斯特丹,我還是會到 The Movies去,喜歡那種深沉的木色,黃暈的燈光,手寫字的原始。一百多年過去了,戲院留在那裡,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離開前一天,我又路過了兩間戲院。一間是 Cineac ,一間是 Theater Tuschinski,兩間戲院隔著一條街遙遙對望。Theater Tuschinski 據說是1921年開業的,當天應該是有什麼VIP盛會,本來想要進去看看,卻是不得其門而入,連拍個照都受到阻撓。
對於古老的東西,我總是有一份難以明言的眷戀。大概因為我們的時代走得太快,快得把所有的歷史,都急著抹煞;猛一回頭,竟然連回憶都變得足不及地,彷如無根的空氣草。
所以我享受在古城漫不經心地散步。
![]() |
De Baile 牆上的宣傳單張 |
![]() |
De Baile 的售票處 |
![]() |
Film Theatre De Uitkijk 外觀 |
繼續在街上亂走,遇上 Film Theatre De Uitkijk,回家查資料,發現戲院早於1929 年開幕,而它所在的建築,則建於1902年。老房子看起來窄窄的,不知裡面又是怎樣的光景?
![]() |
The Movies 外觀 |
當天晚上,坐在他的單車尾,一路走來我都沒有辨清方向,穿過一些雅致的地段,聊著天,忽爾就到了。街上黑黑的,戲院的招牌反影著黃暈的燈光。售票處沿用古老的方式,在資料板上手寫著戲院正上映什麼電影。我們來到戲院的時候,大概還有15分鐘,戲就要開始了。座位不很好,要坐到頭一、二行的位置。朋友於是說,先不用急,我們再多等一會兒再買票吧,稍後或許有人會取消訂票,我們就可以拿到較後的位置。我為此而覺得驚訝。竟然可以先預訂,後取消?我們在香港,訂了的戲票,可是絕不能取消的呢!最後,我們獲得了第五行的座位,很不錯呀。
![]() |
The Movies 的售票處 |
![]() |
The Movies 內等候進場的觀眾 |
再有機會到阿姆斯特丹,我還是會到 The Movies去,喜歡那種深沉的木色,黃暈的燈光,手寫字的原始。一百多年過去了,戲院留在那裡,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 |
Theater Tuschinski 外觀 |
離開前一天,我又路過了兩間戲院。一間是 Cineac ,一間是 Theater Tuschinski,兩間戲院隔著一條街遙遙對望。Theater Tuschinski 據說是1921年開業的,當天應該是有什麼VIP盛會,本來想要進去看看,卻是不得其門而入,連拍個照都受到阻撓。
![]() |
Cineac 外觀 |
![]() |
Theater Tuschinski 外的電影海報 |
所以我享受在古城漫不經心地散步。
阿姆斯特丹 - 散步篇
![]() |
RIJKS MUSEUM 門外 |
![]() |
有趣的標誌 |
我最喜歡用雙腳亂走,用這樣的方式認識一個城市。
地圖放在手袋,喜歡就拿出來看看,迷路了,就問一下路人。在阿姆斯特丹的小巷弄迷路,跟遊走於西班牙與墨西哥的小巷一樣有趣。陌生的城市,處處是風景。
![]() |
阿姆斯特丹街頭遇見西班牙語 - MUCHACHO MALO,BAD BOY的意思。 這是一間內衣專門店 |
日光之下,在著名的 9 Streets 散步,看見對口味的小店就一頭栽進去,當地朋友說好要帶我逛的古董店與書店,原來我在第一天就到過了。大概這也是亂步小城的樂趣。
某個晚上,跟人約好了在紅燈區附近的某個教堂會合,本來當天走了一整天路已經很累,竟然還要迷路了,在約定的時間過了45分鐘之後,我終於抵達,於是累得不顧一切,在大街上一屁股坐下來。
是的,我是來迷路的。
![]() |
累了,就在草地躺下曬太陽 |
阿姆斯特丹,要像個遊客一樣逛,大概3天就可以把景點走訪完畢。而我,只想亂步小城,花個5、6天,優遊自在地度假。這個地方,我已經決定有機會是會再訪的。
走過 2014 巴塞爾
![]() |
由Herzog & de Meuron 設計的主場館; 白天與晚上,各自各精彩 |
今年很幸運,行李沒有丟失,在機場看著行李運輸帶轉出我那個姣婆紅的行李箱子,說不出的快樂與感激。
今年也是入住去年的公寓房子。業主在大廳加建了一個房間,於是我們一行四人,都各自有自己的房間休息。我仍然挑了去年的房間,大概因為那份虛無的回家感覺。廚房仍舊掛著同一個石英鐘,一個人的時候,聽著時間走過,我還是會出神。
今年還是跟去年一樣,時間表排得滿滿的。每天都是朝九晚六然後再加上不同的會議,回到房子往往都是疲憊不堪。
![]() |
從公寓房子陽台外望,就是這一輪夕照 |
![]() |
舊城區的河邊風光 |
工作至倒數第二天,回家了,終於有興致在陽台看日落。良辰美景。坐了一趟電車,來到舊城區,同事帶我吃了據說魚做得很不錯的餐廳。同事說,每年都會來這間餐廳一次,反正小城裡,菜煮得好吃的店,也不過那幾間。沒有太多改變,沒有太多選擇,在這樣一個城市,我們這班每年一度的過客,就在小城裡尋找短暫的穩定與熟悉感。
晚上在城裡小散步,原來那麼容易就能碰上熟悉的黃面孔。走進酒吧喝杯啤酒聊著八卦,時間就溜去了。抬頭看著不算多的星,至少沒有太多傷感。第二天手機鬧鈴響起,再度在工作中消磨青春。
我們香港人,都習慣把 Basel 唸作「巴嫂」,喚著喊著,竟然就有一份親切。這一期一會,於是就牽繫了許多人。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