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Sunday, April 27, 2014

四月北京

因為工作,在北京待了四天。感覺像一世紀般長。

工作完了,周六早上,在酒店吃著早餐,看著窗外的陽光,想到昨夜忽然的大雨連連,腦內只是掠過「煙消雲散」與「雲淡風輕」兩個詞。大概這就總結了這個四天之旅。

王府井希爾頓酒店的大床依然舒服,只是每次都是來去匆匆,睡覺的時間也總是很少,畢竟是來工作的,對於這張大床,每次離開,都有一點不捨,睡得不夠啊!

起床後處理了一點公事,就離開了。


藍羊書坊的痕跡,落在牆上
跟當地的朋友吃過中飯,出發尋找我在網上找到的一個書店+咖啡店。來到,才發現,書店沒有了,名字沒有改,只是店只單純經營著咖啡店的生意。也無所謂,反正看著小店的裝潢還算舒服,就坐下喝杯咖啡。跟朋友說,這跟我們在麗江那邊見過的咖啡店,風格很相似。店內播著治癒系的音樂,木造的傢具,布藝裝飾,一個小小的庭園,午後在陽光下,讀本小書,還算不錯的。朋友說,屋子也像傳統的四合院建築,就是左右兩邊本來應該各自有個房間,卻欠了其中一面。

跟店內的員工說起,才知道改為單純的咖啡店,是新近幾個月的事。感覺還是有點可惜,畢竟本來算是有點特色的店 (專賣電影、音樂碟片跟書本,兼營咖啡店);朋友說,由此可見書店經營之難(關於老店的風光,可在這裡參考)。問到店員,附近還有沒有有特色的書店,他人也老實,就說有特色的店倒沒有,店旁倒是有家書店,書的種類可多著呢。

在書海中,這個大概是店主的男人,專心地讀著書
於是我們來到那家在咖啡店旁的書店。跟朋友站在店外,朋友說,這大概跟你想像中的店很不一樣。是的,店破破落落的,書倒是堆積如山。一頭鑽進去,書店賣著的也不知是二三手(或更多)的書了;有些書很破舊,都套上了透明膠袋好好保存著;有原始的翻版書 (書紙看得出來是影印用的白紙,書皮是嬰兒藍,書面就用鉛筆寫著書名等資料),書倒是釘裝得很牢固,大概窮學生當年是打算一代一代的把書留存下去?

書的種類很多也很豐富。我其實無意找什麼書,只是隨便亂翻。書以中文為主,也有小部份韓語、俄語書籍。作為一間二手書店,光線倒是蠻充裕的,也沒有奇怪的陳舊氣味。看著店內書架子被壓得彎彎的,就知道知識的重量。店的名字叫前流書店,詳情可在這裡找到。

站在胡同內,繼續有不知從哪裡飄來的楊樹絮,白花花的,朋友說,再過一陣子,就沒有了。我只笑說,春天的北京,不適合我;這些小白絮,害我鼻子一直癢癢的。

來過北京幾次,一直沒有機會參觀北大、清華等;這次反正順路,朋友一路開車打算讓我在清華看一下,只是一路上車堵得厲害,最後連飛機也錯過了(來不及在飛機起飛前一小時到達,錯過了託運行李的時間) 。還好在機場總算把機票改了,也沒有需要多付額外的費用,算是延續我這次行程的好運氣。



Sunday, April 13, 2014

阿姆斯特丹 - 戲院篇

亂步阿姆斯特丹,遇見幾個戲院,都是在舊建築裡活得好好的。



De Baile 牆上的宣傳單張
第一天遇見 De Baile,適逄當地正舉行亞洲電影節,當天是開幕酒會。由於沒有很想要觀看的亞洲電影,於是我們只是隨便逛了一下。戲院連著一個小小的餐廳,氣氛還算不錯。


De Baile 的售票處























Film Theatre De Uitkijk 外觀









繼續在街上亂走,遇上 Film Theatre De Uitkijk,回家查資料,發現戲院早於1929 年開幕,而它所在的建築,則建於1902年。老房子看起來窄窄的,不知裡面又是怎樣的光景?














The Movies 外觀
真正的觀影體驗,是在 The Movies。沒有賣弄的名字,就一本正經地告訴你,這裡是看戲的地方。當地的朋友告訴我,這是阿姆斯特丹最古老的戲院,始創於1912年。

當天晚上,坐在他的單車尾,一路走來我都沒有辨清方向,穿過一些雅致的地段,聊著天,忽爾就到了。街上黑黑的,戲院的招牌反影著黃暈的燈光。售票處沿用古老的方式,在資料板上手寫著戲院正上映什麼電影。我們來到戲院的時候,大概還有15分鐘,戲就要開始了。座位不很好,要坐到頭一、二行的位置。朋友於是說,先不用急,我們再多等一會兒再買票吧,稍後或許有人會取消訂票,我們就可以拿到較後的位置。我為此而覺得驚訝。竟然可以先預訂,後取消?我們在香港,訂了的戲票,可是絕不能取消的呢!最後,我們獲得了第五行的座位,很不錯呀。




The Movies 的售票處
戲院大堂不大,一整個就是保留著深棕色的木材建築,過了售票處,走廊盡頭就是戲院,左邊是一個餐廳與小酒吧,讓人在等候的時候,可以先喝一杯,聊聊天。走進戲院內,銀幕很大,兩旁是仿古老劇院的陳設。我們看的是 Wes Anderson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布達佩斯大酒店),怎麼說呢,這間古老的戲院,我覺得根本是為放映 Wes Anderson 的戲而設的。戲院的女洗手間內,保留著一個已經不再使用的洗手盆,一整個就安放在木造的櫃子上,據說整個就是跟戲院一樣老,活脫脫就是歷史文物陳列展吧!看完戲,我們就賴在戲院旁附設的酒吧,喝著啤酒聊聊天。

The Movies 內等候進場的觀眾








再有機會到阿姆斯特丹,我還是會到 The Movies去,喜歡那種深沉的木色,黃暈的燈光,手寫字的原始。一百多年過去了,戲院留在那裡,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Theater Tuschinski 外觀



離開前一天,我又路過了兩間戲院。一間是 Cineac ,一間是 Theater Tuschinski,兩間戲院隔著一條街遙遙對望。Theater Tuschinski 據說是1921年開業的,當天應該是有什麼VIP盛會,本來想要進去看看,卻是不得其門而入,連拍個照都受到阻撓。


Cineac 外觀


Theater Tuschinski 外的電影海報
對於古老的東西,我總是有一份難以明言的眷戀。大概因為我們的時代走得太快,快得把所有的歷史,都急著抹煞;猛一回頭,竟然連回憶都變得足不及地,彷如無根的空氣草。

所以我享受在古城漫不經心地散步。





阿姆斯特丹 - 散步篇


RIJKS MUSEUM 門外
阿姆斯特丹本來從不在我的旅遊名單優先之列,這次小旅行,也不過是巴塞爾工作之後,順道遊覽,好給自己放鬆身心。像所有遊客一樣,紅燈區、大麻、梵谷博物館、風車、坐船觀光,要逛要看的,基本上都沒有錯過。沒有精心安排行程,隨便在圖書館借本旅遊書就出發,書其實也沒看幾頁,只是圖個安心。這次的旅程,真的不想把要做的事填得太滿,畢竟我只想好好休息一下。於是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吃個香噴噴的牛角包,喝杯黑咖啡,才悠閒地上街去。

有趣的標誌





我最喜歡用雙腳亂走,用這樣的方式認識一個城市。



地圖放在手袋,喜歡就拿出來看看,迷路了,就問一下路人。在阿姆斯特丹的小巷弄迷路,跟遊走於西班牙與墨西哥的小巷一樣有趣。陌生的城市,處處是風景。







阿姆斯特丹街頭遇見西班牙語 -
MUCHACHO MALO,BAD BOY的意思。
這是一間內衣專門店


日光之下,在著名的 9 Streets 散步,看見對口味的小店就一頭栽進去,當地朋友說好要帶我逛的古董店與書店,原來我在第一天就到過了。大概這也是亂步小城的樂趣。

某個晚上,跟人約好了在紅燈區附近的某個教堂會合,本來當天走了一整天路已經很累,竟然還要迷路了,在約定的時間過了45分鐘之後,我終於抵達,於是累得不顧一切,在大街上一屁股坐下來。

是的,我是來迷路的。








累了,就在草地躺下曬太陽



阿姆斯特丹,要像個遊客一樣逛,大概3天就可以把景點走訪完畢。而我,只想亂步小城,花個5、6天,優遊自在地度假。這個地方,我已經決定有機會是會再訪的。


走過 2014 巴塞爾

由Herzog & de Meuron 設計的主場館;
白天與晚上,各自各精彩
第二年來到巴塞爾這個城市工作。

今年很幸運,行李沒有丟失,在機場看著行李運輸帶轉出我那個姣婆紅的行李箱子,說不出的快樂與感激。

今年也是入住去年的公寓房子。業主在大廳加建了一個房間,於是我們一行四人,都各自有自己的房間休息。我仍然挑了去年的房間,大概因為那份虛無的回家感覺。廚房仍舊掛著同一個石英鐘,一個人的時候,聽著時間走過,我還是會出神。




今年還是跟去年一樣,時間表排得滿滿的。每天都是朝九晚六然後再加上不同的會議,回到房子往往都是疲憊不堪。
從公寓房子陽台外望,就是這一輪夕照
舊城區的河邊風光

工作至倒數第二天,回家了,終於有興致在陽台看日落。良辰美景。坐了一趟電車,來到舊城區,同事帶我吃了據說魚做得很不錯的餐廳。同事說,每年都會來這間餐廳一次,反正小城裡,菜煮得好吃的店,也不過那幾間。沒有太多改變,沒有太多選擇,在這樣一個城市,我們這班每年一度的過客,就在小城裡尋找短暫的穩定與熟悉感。

晚上在城裡小散步,原來那麼容易就能碰上熟悉的黃面孔。走進酒吧喝杯啤酒聊著八卦,時間就溜去了。抬頭看著不算多的星,至少沒有太多傷感。第二天手機鬧鈴響起,再度在工作中消磨青春。

我們香港人,都習慣把 Basel 唸作「巴嫂」,喚著喊著,竟然就有一份親切。這一期一會,於是就牽繫了許多人。

Monday, January 20, 2014

沐浴陽光下的台南老房子

2013年12月,在台南呆了數天,住在朋友推介的老房子民宿:曈Sunrise Bed & Space

六十多年歷史的老房子,二層樓,地下是客廳,走上窄窄的樓梯,一樓是三個獨立房間。公用浴室、廁所。據說這就是傳統台灣建築的樣子了。

老房子座落於鴨母寮市場附近,跟台南火車站也相距不遠,地點算是相當方便。不過由於老房子位於巷弄之間,第一次來的話,很容易就會迷路。

每天,我就是聽著街上傳來隱約的人聲,自然醒來。

早上還沒有外出,我總會在客廳待上一會兒,跟貓玩玩,再外出散步去。陽光曬進大廳,看著,心情就會變得愉快。


阿浪你也喜歡看地圖嗎?
走了一整天,回來了,洗過澡,我總又回到客廳,窩在客廳的沙發跟貓玩。說是跟貓玩,也說不清其實是我們陪貓玩呢,還是貓陪我們玩。

兩隻貓,黑的那隻叫咪嚕,黑白雙色的那隻叫阿浪。阿浪很纏人,也很愛玩,晚上我在沙發我書看地圖,牠竟然安心的在我大腿上打瞌睡,害我呼吸都要輕輕的,捨不得把牠驚醒;咪嚕不太喜歡讓人抱讓人摸,卻總愛在你腳邊廝磨。我總是忍不著要摸牠,牠也不反抗,只是久了,牠覺得煩,便會想要出手出口輕輕反抗。咪嚕是困不住的,一整天進進出出房子,來去自如。我總覺得咪嚕其實是浪子。


阿浪撩是鬥非中
以為阿浪是善良的小可愛嗎?我本來也這樣以為。一天晚上,看著阿浪跟咪嚕打架,阿浪是撩是鬥非的一個,還狠狠的去「掌摑」咪嚕,咪嚕卻只是處處讓著,感覺就是看慣風浪的大哥,才不希罕跟黃毛小子去比一日之長短。

常常記得民宿女主人那天憐惜的說:用牠們喜歡的方式去愛牠們。這句說話,我一直就記著了,彷彿這也是一個我要學習的課題。




Sunday, January 12, 2014

西班牙語。十年記。

收拾舊物,翻出一籮筐的歷史。跟西班牙語的牽繫,轉眼就越了十年。
 
因為Hable Con Ella (Talk To Her)這套電影,迷上艾慕杜華。迷上一首老歌。迷上西班牙語。
 
因為當時毫不流行西班牙語,反而故意挑來唸。
 
因為學費低廉,不學白不學。
 
上課的時候,努力記筆記,下課後從來沒有意思要溫習一下。功課永遠是最後一刻才做。斷斷續續,其實從來不算認真去學好這門外語。
 
只是每次放下了,後來總會重拾舊歡。
 
又好像,每一次重拾舊歡,都總是在經歷某種不如意的時候。
 
真正認認真真全心全意去學習,就是放下一切,投身西班牙的時候。經歷四十多度的大太陽與零下幾度的薄雪,日轉星移之間,瘋狂學習瘋狂遊樂瘋狂窮遊大城小鎮。千金散盡為了浪擲所剩無幾的青春。
 

放空,才得以成就圓滿。多麼矛盾又自然不過。因為一種語言,造就了另一個我。豐富了本來的我。
 
 
 
時光流轉,後來我才好像明白,換一種語言,同時也造就了另一種心境。
 
 
 
走過西班牙,闖進墨西哥,下一站仍然是西班牙語的國度。學習擁抱一種語言,暢遊大世界。
 
 
 
 
因為愛,所以瘋狂。
 
 
 
 

 
 
 
 
 

2002年,學校興趣小組兩位拉丁美裔老師的筆記


2003年,工聯會的筆記



2007 - 2008年,這一年間在西班牙的筆記


2007 - 2008年,我在西班牙唸書的地方

Wednesday, January 1, 2014

郵票看世界

(網絡圖片)
這個網頁看到瑞典為2013年聖誕設計的郵票,充滿童趣又不失北歐風味。好喜歡啊!

甚麼時候我也到北歐走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