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過了大半,繼續過著無法外遊的日子。不過人只要肯嘗試,無論在哪裡,天天都可以是驚喜和學習,天天都是新旅程。
Monday, October 12, 2020
不如我哋用西班牙文做訪問
Friday, September 18, 2020
2020是整頓人生的一年
2020是整頓人生的一年。
賦閒在家,就把自己blogger網站內的文章重新整理,也學著加入小工具,把網頁悄悄整修。
也學著加入google adsense 。
對於科技白痴,要做這樣子的網站維護,說難,其實也不算難,就需要耐性和爬各種文章。當然也得放下平日工作上的挑剔,先將就將就一下,學好了再說。
找到個很實用的網站,網主簡直在無私分享,我也在這裡推薦一下:網站架設白痴都看過來好了
Friday, September 11, 2020
Monday, September 7, 2020
跟著達爾文去旅行
加拉巴哥斯群島 (Galapagos Islands),如果你不是大自然愛好者又熟悉南美洲景點,你未必對這個地名有印象,不過達爾文的大名你一定聽說過吧。從南美洲厄瓜多爾(Ecuador)坐飛機,大約一個多兩個小時就可以來到加拉巴哥斯群島。由於達爾文曾經乘坐小獵犬號來到加拉巴哥斯群島進行研究考察,對於島上獨特的地質,還有植物與動物按生長環境而作出的輕微轉變很感興趣,從而得到重大啟發,最後寫成了存世之作: 《物種起源》。因為達爾文的大名,加拉巴哥斯群島從此被後來的旅行者簡稱為「進化島」。
山長水遠的「最後一分鐘優惠」
想要跟著達爾文去旅行,最需要的是金錢和時間。遊客可以從厄瓜多爾的首都基多(Quito)或瓜阿基爾(Guayaquil)乘坐飛機到進化島。山長水又遠,所以遊客一般會預早半年至一年,計劃及預付行程。逗留的時間,短則四五天,長則以星期計。費用方面,豐斂由人,不過再便宜,整個旅程下來,預算最少一般也要兩三萬港幣。我當日整個南美旅程為時逾月,安排上富彈性,所以我是瞄準旅行社的last minute offer去制定我在厄瓜多爾的整個行程的。來到基多第一件事,就是找價錢、行程合心意的進化島last minute offer。皇天不負有心人,給我遇上了只需要一千多美元的八天七夜遊輪行程。
加拉巴哥斯群島是由多個島嶼組成,機場卻只有兩個(分別在兩個主島),我從首都基多坐飛機到加拉巴哥斯群島的巴爾特拉島(Isla Baltra),在機場會合來接機的當地旅行社職員,旅程正式展開。遊覽加拉巴哥斯群島,方法有二:有些旅客會以一兩座主島為基地,每天參加不同的一天遊,前往不同的島嶼遊覽或參加浮潛,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可以住在陸上的旅館,餐飲選擇較多,時間安排比較靈活,至於缺點就是每天都得浪費時間在來回主島的船程上。至於另一個方法,就是全程乘坐遊輪,由於船隻會在晚上開航,這樣就可以省掉了白天的航行時間,至於缺點就是每天必須要吃暈浪丸,而且食物的選擇相對較少。至於船艙大小、船上的各種配套設施,當然就視乎你所付出的價錢了。大型遊輪一般價錢較貴,但相對舒適,不過可載人數高達百人,每天花在排隊上下船的時間可不少,變相縮短了在島上參觀的時間。至於小型遊輪或遊艇等,僅可載16人,船艙很小,但上下船的時間不會太長,跟船員和團友的相處也更親近,當然價格也比較親民。我就是選擇了這種小郵輪的行程。遊輪的行程,一般是上午吃過早餐後便上岸參觀或進行浮潛,之後再回到船上吃午餐。同時間船會繼續航行,下午的行程是繼續參觀不同的島嶼或浮潛。
海鬣蜥、海獅與象龜
其實每間旅行社安排的行程都大同小異(因為有固定航線),但由於每個島嶼的生態各有不 同,遊客最需要決定的是自己想要看什麼樣的風景呢?喜歡行山欣賞地貌的,或是喜歡潛水、看動物的?我雖然不會游泳,但就挑了行程上比較多浮潛項目的行程,因為可以見到的動物較多,也有機會參觀當地一個最古老的「郵局」。每艘前往加拉巴哥斯群島的遊艇,都有獲政府批准的固定航道與行程,船公司不可以擅自更改。而由於加拉巴哥斯群島已名列世界遺產,同時亦是國家公園,遊客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得跟著合資格的導遊或自然學者同遊,同時也要遵守進化島上的守則,例如不可以擅自帶走島上的動植物,與動物相遇要保持兩米距離,不可以觸摸野生動物等。
不管你是遊輪乘客,還是以島嶼為基地自行安排周邊遊的人士,聖克魯茲島(Isla Santa Cruz)基本上都是你第一個進化島的體驗場。那裡既有加拉巴哥斯群島最大的城市Puerto Ayora,有豐富的觀光設施, 更有著名的達爾文研究站。在這個達爾文研究站,遊客可以了解到象龜的保育史,也可以近距離觀察這種從遠古走到現代,展現物種進化、適者生存的活化石。而在市集大街上閒晃,四處都會見到在享受日光浴的海鬣蜥,還有完全不怕人的海獅、鹈鶘等,守在魚市場上等候慷慨的魚販分享漁獲。對於動物或魚類認識不深的,可以在紀念品店找找相關的圖鑑,增長知識。做好了準備,往後幾天的行程,就再沒有城市的氣息。
旅行的意義
隨後的行程,就是每天穿梭於不同的島嶼和水域。不熟水性如我,根本沒有想過自己第一天就已經要穿上救生衣,心懷畏懼與猶豫,跳進茫茫大海;沒有想到第一次跳進海裡,就遇到據說難得一見的海龜,就在身邊游過。或者那是上天為了鼓勵勇敢的前行者的一種獎勵?想起卡謬曾經寫道:What gives value to travel is fear. It is the fact that, at a certain moment, when we are so far from our own country … we are seized by a vague fear, and an instinctive desire to go back to the protection of old habits ……
在加拉巴哥斯群島,我們每天都在上山下海,遇上過在散步的象龜、藍腳鰹鳥(等來等去等不到牠跳聞名的求偶舞,只好放棄)、紅腳鰹鳥;每天跳到大海裡,與海獅或海鬣蜥同游(當然少不了數不盡的海魚),行程尾聲,我們已經發展到對海獅見慣不怪,見到海鬣蜥、魔鬼魚也不再特別興奮。是看太多了,哈!我們還參觀了Floreana島上一個建於1793年的郵局。所謂的郵局其實就是一個大木桶,遠航船的船員把要投寄的信件放到桶中,寄望下一艘停靠的船上,會有船員幫忙順道把信捎到目的地。那是郵政不發達的年代,人們發揮守望相助精神的年代。如今旅人都會延續這個古老的飄信傳統,在木桶留下自己的明信片,把木桶內屬於自己國家的明信片帶回居住地寄出。我最終沒有收到自己留下的明信片,但是關於進化島的回憶,卻漂洋過海跟著我的行李回到香港。也終於親身證實到,Galapagos Islands,果然不負「海陸空生物的天堂」的美名!
(原文刊於Ming Watch 明錶雜誌,2020年8月號)
Sunday, July 26, 2020
在哥倫比亞被爛鬼石頭迷惑住
Thursday, June 25, 2020
秘魯深度遊:窮人進化島與神秘納斯卡線
香港人遊南美,時間有限,一般會先飛抵秘魯首都利馬,稍作停留,便會前往庫斯科,再往舉世聞名的馬丘比丘天空之城進發,成功打卡便繼續前往高原的的喀喀湖,繼而跨越國境,向鄰國玻利維亞天空之鏡進發,就此打發掉十多天假期。這些最著名的景點當然不能錯過,不因為其名氣,而是因為南美山山水水間獨有的魅力。不過除了這些星級景點,南美洲廣闊的大陸,又豈止這麼少值得細看的地方?有時間的話,不妨從首都利馬出發,沿著秘魯綿長的太平洋海岸線一路向南,遊覽背包客戲稱的「窮人進化島」,然後再去尋找荒漠上的神秘線條。
何謂「窮人進化島」?當然不是指窮人在島上會進化啦!位於南美洲厄瓜多爾(Ecuador)的加拉巴戈斯群島(Galapagos Island),生態環境獨特,達爾文遊歷後得到啟發,寫成了進化論,群島故而獲得「進化島」之美名。不過要參觀進化島並不便宜,行程也相對較長,於是遊歷進化島成為歐美不少旅客的憧憬旅遊目的地。沒有錢沒有時間怎麼辦?來來來,秘魯幫到你。先到秘魯的窮人進化島,體驗一下被海獅海鳥重重包圍的感覺!
乘風破浪,窮人進化島
筆者清晨從秘魯首都利馬出發,坐了幾小時車,來到一個叫Paracas的漁港。漁港很小,岸邊停泊著小漁船,岸上是不怕人的海鳥和大大隻的鵜鶘。在漁港稍息一晚,翌晨就可以出海到Ballestas Islands,即所謂的窮人版進化島。遊人在加拉巴戈斯群島有機會與海獅同浴,不過窮人版本就沒有這種心動時刻了,因為Ballestas Islands 是受保護的區域,雖然海獅處處,但只有特許的研究人員可以登島,遊人既無法登島,也不可以跳入大海暢泳。那麼窮人版進化島還有什麼吸引力?當然有,就十多二十塊錢美元,可以出海二小時,近距離欣賞秘魯海岸生態!
穿上救生衣,就乘風破浪出發!說「乘風破浪」沒有半點誇張,太平洋也一點不太平。風浪之大,頭髮完全不受控地在風中飛揚,醒目的話,最好就穿上連帽風衣,既可擋風,又可以預防頭頂一隻又一隻海鳥的「空投物資」!
海上之旅一開始,就有驚喜!遙遙岸上的乾旱山上,是一個巨型的「洋燭台」地標圖案!有人以為那就是納斯卡線(Nazca Lines);不要心急,這裡還不是觀察納斯卡神秘線條的地方!考古學家認為這個洋燭台的年份與納斯卡線不符,所以認為這個圖案與納斯卡線無關!不過這個圖案到底有什麼意義呢?還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那是昔日水手用來辨別方向用的,也有人說那是當地一種讓人吃後會產生幻覺的仙人掌,你又相信哪一個說法?
置身鳥糞戰爭場地
看完「洋燭台」,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海蝕洞,再前面就是白茫茫的石島。不要以為那是雪景,島上滿滿的全都是鳥糞!秘魯海鳥族群龐大,聚居島上,鳥糞長年累月地積在石頭上。早在印加時期,印加人已懂得鳥糞是很好的肥料;而一百多年前,買賣鳥糞作肥料是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所以在南美國家之間,就曾經因為爭奪豐富的鳥糞資源,掀起有名的「鳥糞戰爭」。南美到處是豐富天然資源,只是筆者萬萬沒想到,連鳥糞也可以是寶物!
一如厄瓜多爾進化島多海獅,這裡也一樣,一隻隻海獅對船隻無畏無懼,船停在海上,海獅就會愈游愈近;游水游累了,就會笨拙地扭動肥大的軀體,爬上岩石,一邊日光浴,一邊引吭高歌!
神秘古文明,納斯卡線之謎
如果你像筆者一樣,為著世間一切不可解的古文明而著迷,你一定有聽說過納斯卡線!神秘的納斯卡線,散見於秘魯的高原沙漠地帶,沙漠綿延500平方公里,上面竟然分佈著八百多條縱橫交錯的直線,三百多個地畫,更有植物和動物圖案!考古學家認為,這些神秘的納斯卡線,是出自納斯卡文明,至於納斯卡人為什麼要建構這些大部份只可以從天上看見的神秘線條,則考古學家到現在仍然未有定案!有人說這些線條或與祭祀有關,有人說由於地處沙漠,這些巨型圖案和線條其實是用來指示地下水源!當然也有人相信,納斯卡線其實是與外星人溝通的密碼!
來到秘魯,不妨就花一天到這個沙漠小鎮,一探究竟神祕的納斯卡線吧!
坐車抵達Nazca的小型飛機場,果然是沙漠地帶,土地都是一片乾涸,太陽很猛烈,又沙塵滾滾。飛機場外是疏落的小店,賣賣明信片、廉價紀念品之類。走進機場,發現裡面人頭湧湧,原來是早上風太大,小型飛機無法起飛,要等風向改了,才可以陸續讓早上的乘客起飛。現場有幾間營運Nazca Lines觀賞團的航空公司,目測價錢都差不多。我們隨地勤職員先量體重、辦手續登記。
每架小型飛機可以坐6個乘客,加上正副機師,剛好8人。筆者之沒有乘坐過小型飛機,原來每次飛行都需要先計算乘客的體重,安排體重差不多的坐在同一排;體重最重的人士要坐最前,體重最輕的要坐近機尾位置,這樣才可以平衡飛機。我個子矮小,獲安排坐在小型飛機最後排。
在飛機上坐好,帶上耳機,旅程正式開始。原來飛機師也是導遊,我們一飛沖天之際,機師會隨著飛行方向轉變而介紹窗外景色。我們一時扭頭往左看,一時看向右邊,還要低頭比對獲一開始獲派發的地圖(關於地面的主要圖案),頭和眼睛都非常忙碌,更不要說小型飛機的不穩定性,令人帶來一陣陣目眩。會暈機浪的朋友,現場也設有一個瞭望塔,可以從高處欣賞兩個納斯卡地畫。
向天空招手的圓眼人
納斯卡線的形成方法,據說圖案是以大石為標示,先移除表層深色的石塊來製定邊界,再移除圖案內部的石頭,把多餘的石頭沿邊界堆砌,使圖案突出。至於納斯卡線為什麼能保存至今?據說是因為沙漠地帶氣候乾旱,沒有雨水洗刷,當地又人跡罕至,所以一直都沒有受到天然或人為破壞。30年代被考古學家發現後,才逐漸為人所認識,及至1994年,那些地畫更被列入世界遺產。
在飛機上看著那些抽象圖案和線條,有猴子、蜘蛛、巨鳥、蜂鳥、樹木,至於最令筆者一見難忘的,就是一個有一雙渾圓大眼的人型圖案,你說像外星人呢還是太空人?不知是因為天氣關係,還是因為隔著飛機玻璃窗往外看,地面上的圖案其實沒有想像中清晰;飛行的速度也略快,有時候還沒來得及舉機拍攝,飛機就轉到了另一邊去。但是那個圓眼人型圖案,卻莫名深印筆者腦海,還彷彿有那麼一刻,看見他在隱隱對我們招手,非常詭異。